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叶雯祎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叶雯祎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安乐小学 542815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越来越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培养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高速学习阶段,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进步与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是改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策略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行教学整体改革,最终达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素质提高
        前言
        很多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并不重视,认为小学阶段学习知识较为简单,却忽视了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观点。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展素质培养对我国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性的影响。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启蒙类的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语文知识不仅要涉及到生字词的记忆阅读,更要关心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未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处于次要位置,主要以教师讲课作为课堂主体,在这一教学方式背景下,未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小学阶段受到了考试排名、竞赛等各种情况的影响,主要是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使学生在课堂中两极分化,明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无法体现,那么在课堂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减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课堂教育观念陈旧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一直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倡导的,但在小学教学中教育观念依然陈旧,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仅仅是一个口号。传统教学中认为学生的全部任务都应该是学习,甚至认为成绩就是学生的代名词,在这一背景要求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大加深,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放到了课下作业上,没有时间进行创造力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小学语文是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很多时间都是在语文课堂上所度过的,所以课堂教育观念的成就使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堂评价过于单一
        在课堂评价中,语文成绩是语文试卷的唯一评价标准,学生在拿到试卷或者是作业的时候只关注成绩内容,并不关注自己的错题部分,使考试没有达到查缺补漏的最终目标。课堂评价过于单一,尤其是学生的课堂作业一般以打分的形式或者是“优”“阅”两个等级作为评价内容,缺乏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对于课后作业过于追求完美,甚至出现了作业抄袭的现象。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我们想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首先就要保证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体,在课堂上主要以学生听老师讲的方式为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到影响,转变教学观念就是树立起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的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见解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一直在鼓励学生由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教学观念的改变。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判断、选择和承担责任的机会,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身责任感,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学加强德育教育
        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德育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会学习、爱学习才能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面对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并自主完成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第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必不可少,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创新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发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大胆接触新鲜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一个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来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开展语文教学课堂改革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更加明显的体现,所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其中开展语文教学课堂改革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改变,第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可以开展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教学等多个教学方式,从而增加课堂趣味性。第二,真正以德育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这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其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以知识教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德育教育为主,通过语文课堂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成才。第三,转变课堂评价机制,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评价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科学化和灵活化,要求教师不断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以成绩排名的评价方法。
        结语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理念,更是课堂改革目标,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课,需要更加积极的开展教学改革,并进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建宏,刘冬平.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语文教学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科技资讯.2006.
        [2]刘军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快乐阅读.2013。
        [3]艾春艳.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成长.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