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丽莉
广西省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中学 广西柳州市 545515
摘要: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瞬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继而进一步探索新知,实现培养独立思考和语文思维能力的目标。基于课堂提问的这一优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教学提问设计充分的重视,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重点从把控课堂提问的原则、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有效提问、抓住文本关键有效提问、提问要精简化,并帮助学生明确重心四个方面来分析论述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多种学科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有价值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但如何应用好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一直都是教学探讨的热点。以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若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提问,不仅可以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降,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1]。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必须严格遵循课堂提问的相关原则与要点,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上向学生抛出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价值,实现有效提问。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策略,现作如下的论述。
1.严格把控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必须确保所提问的问题遵循一定的原则,问题充满趣味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在适度性原则上,教师要确保提出的问题既有量的适度,也有质的适度。这里讲的量的适度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从头至尾的向学生一直提问题,而是要突出重点,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在质的适度上,教师要确保所提出的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确保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很好的理解文本,并掌握知识与技能。
在创新性原则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拘泥教材与课堂,而是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以此带给学生无穷的思考,来丰富学生的联想力。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来为学生提出问题。即“父亲在站台送别“我”的情境一直印刻在脑海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父亲的形象。那么各位同学能否回忆一下每次上学的时候,父亲是怎么样送自己的,会讲什么话呢?”相信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将学生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并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以此在自己的情感体验上加深对《背影》这一篇课文的理解。
在层次性原则上,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有层次和针对性的问题,严防学优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下”问题的发生。通过有层次的提问,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均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感和学习语文的喜悦,继而自觉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2]。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有效提问
学生的兴趣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当所提问的问题有足够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时,学生势必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因此,教师要确保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始终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此让学生自主性的参与其中。
生活实际往往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极大的丰富问题。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先生的《春》教学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这一文章有十分显著的特色,一是观察全面细致,构思十分精巧;二是在描写春天时做到了情景交融,让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三是语言质朴易懂,描写准确生动。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将这一篇课文作为写作范文来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对春天的记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你说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一提到春天,你会最先想到什么事物?”、“朱自清先生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若是你去写春天的景色,那么你会怎样去写呢?”待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有关于“春”的作文,以此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能力。
多媒体是近年来广泛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手段,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有趣的学习情境。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观潮》这一课文时,教师若是单纯以口头语言来描述钱塘江如何雄伟壮观,势必会导致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到,为此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直观展示钱塘江大潮时的景色。相信学生亲眼目睹了钱塘江涨潮的风采后,可以更好的体会到钱塘江的美观,更好去领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和技巧。而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钱塘江海潮的风采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海潮如此的雄伟壮观,慕名而来的人多吗?多到了什么程度?”、“作者是怎么样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情?”这些问题均有很强的探究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十分裨益。
3.抓住文本关键有效提问
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文本的关键内容,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始终立足于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文本的关键点来提问,引导学生更深的思考[3]。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一文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对课文有很好的理解,而后针对“语气”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更深的去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可以让学生分析“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引导学生分析“耶”和“也”这两个字,相信学生可以分析出这是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愤慨。另外,针对积累部分,教师可以提出“积累”问题,如“千里马遭遇了什么”、“导致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有质量的问题可以确保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提问要精简化,并帮助学生明确重心
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非常的有限,因而教师要尽量将问题精简化,直接引入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乡愁》一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向讲解这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明确重心。即:①学习现代诗的写作技巧和朗诵技巧,有感情和有节奏的来朗诵课文;②理解这一课文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基于此,教师可以从《乡愁》的背景来为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的特殊原因,更好的去理解作者的游子思乡之情。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分别代表了作者人生的四个阶段,你可以说出是哪四阶段吗?四个阶段又是因为什么而愁呢?”在课堂的最后时刻,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张明敏所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帮助学生树立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会统一的爱国情怀,以此来深化和巩固学生的爱国情怀。
5.结语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始终把控好提问的原则,以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兴趣为抓手,为学生提出更多富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以此带领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艳萍.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10):9.
[2]周彩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分析及技巧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6):134.
[3]刘招华,伊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5):103.
【作者简介】夏丽莉,1981年11月,女,侗族,广西三江,本科,中一,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