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菊芬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6550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市场对于就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高校除了基础的知识技能教学以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成为了评判其就能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因素。个人素质包含了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本文以素质教育提高为切入点,期望高校和教师能够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培养,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就业
1.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和意义
1.1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以最直观的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认知和道德行为,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行就是为了让大学生们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并以此为目标开展教学。要想对个人的认知水平和修养水平进行评判,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观察其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决定了个人对生活、工作以及为人处世的行为表现,只要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到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个人的从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表现得更为积极正面。有了良好的从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扎实肯干、团结集体、敬业爱岗,这都是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个人能力。
1.2心理素质教育
没有人的经历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澜的,所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度过这些难关。处理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做后盾。若在这些问题和困难上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那会对个人的精神世界造成严重的打击,那么个人的事业规划和后期发展更无从说起。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那在创业或是工作的过程中必定会遭遇多次的挫折和打击,若能够在这些困难中锻炼个人的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那必定能够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此,要想实现大学生事业心、进取心的培养,就只能在在校期间对他们学习方面的坚强意志和生活方面的抗挫能力进行锻炼,让他们能够接受直面挑战,用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校园这个小社会中能够做到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逐步培养其形成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1.3文化素质教育
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绝对不是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所能决定的,文化素质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小到个人兴趣爱好,达到文学艺术及审美修养,都属于文化素质的表现内容。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让人在与人、物、社会、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精神需要能够在平和、稳定的状态下得到诉求,比起其他形势的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修为,能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学会和自己相处,从生活、自然中发现美的存在。这对于他们理想人格的全面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能够辨明是非,遇到一些难以平复的情绪时,能够转移注意力,从其他角度或是其他事物上找到平静。
具备这样的素养后,毕业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节奏,在工作中也能够有效地利用自身储备的人脉、资源,高效、保质地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
1.4能力素质教育
对于文化水平要求较高的院校,其学生虽然在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扎实,但是在遇到实际的工作问题时,却没办法妥善处理。然而对于招聘单位而言,既看重员工的知识运用能力,也看重员工的问题处理能力。能力素质包含了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个部分,其中基本能力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能力,这些能力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较为有利,特殊能力则包含创造能力、分析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能力,这部分能力对解决工作问题比较有利。高校毕业生既要具备基础能力也要具备特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才众多的应聘会上脱颖而出,进入单位以后能够更快地进入角色,面对有难度和有压力的工作时能够更加轻松,在工作上的表现也较为突出。
2.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建议
2.1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入手,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知识、素质教育的引导人,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外,更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虽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但是在一言一行中、举手投足间都对学生的言行和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当学生所接触的教师群体都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时,他们的一言一行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修养,学校方面也应该多组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培养和进修活动,为后期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2提高对素质教育课程作用的重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的高校教育总是注重技能、专业和智力方面的提升教育,从而忽略了综合素质、道德教育方面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现代高校教学应该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开设多种人文修养提升课程,让学生在艺术、伦理、文学、哲学方面的修养得到提升,按照课程普及程度,选择一到两门为必修课程,其他为学生选修课程,或是采取知识讲座和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相比较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生整体素质表现十分欠缺。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艺术内涵、锻炼艺术情操、提升交往能力对于大学生感知生活、认知生活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对他们社交能力和抗压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有利于他们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
2.3多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要想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炼,可以从校园文化的组织安排入手。在健康、积极正面的校园活动中,学生既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也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不管是充当文化活动的哪个角色,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组织能力都能够借此得到锻炼。而且在这样活跃的活动氛围当中,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校园生活当中。
在社会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迫在眉睫,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该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各位同仁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中秀,谭聪杰.非专业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9(01):155-160.
[2]汤帮耀,曹晖,岳柳.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0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