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鹏途
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非常关键。要想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就必须成功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引言
在21世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大量涌现,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在背景下,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要让学生能高效学习并使用计算机技术。但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不够浓厚,学习自主性不高,学习效率相对较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固定,教学策略不够先进有效,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下面结合实际,首先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做简要分析。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常见问题
(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在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强行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吸收程度。再加上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并没有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依然偏低。
(二)管理方法落后
管理方法落后表现在,教师在授课阶段只是单纯维持课堂纪律,防止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游戏、观看视频等方法挤占课堂时间,同时授课阶段教师的计算机可以监控学生计算机屏幕,通过该功能了解目前的学生学习状况。由于当前大量学生家庭中具有计算机,学生已经具备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具备对计算机的问题处置能力和技术使用能力。当授课内容已经被学生熟知,会导致学生的兴趣下滑,致使教师虽然投入较多管理精力让学生投入课堂,但是实际取得收益依然较低。
(三)教学不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不够重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开小差、打游戏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有趣,难吸引学生注意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要,就是一门副课,因而在课堂上不专心。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是十分了解因而怀有恐惧心理,当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时,他们更会有强烈的挫败感,有些学生也会因此放弃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这些特征特点并制定针对性、个性化教学方案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优化学习策略,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学习。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体验不是十分重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视角进行,并没有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等考虑进去。因而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创建针对性的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保留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天性,而信息技术又是一门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只有在正式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针对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才能让学生沉浸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实现高效率地学习。而且,只有激发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途径的探索与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会得到明显提升。
(二)优化师生教学互动形式
互动交流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互动交流的对象一般都是教师,且交流本身也是被动大于主动,导致教师无法直接通过课堂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往往只能通过考试进行检测。而高效课堂则在教学环节中优化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本质上改善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自我教学认知成果评价的客观性。因此,教师要切实依据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来设计相应的高效课堂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专门设置一节评价讨论课,组织学生对上一单元的学习成果进行创意分享。例如,针对教材九年级下册“编写简单程序”一课,教师组织学生上了一节评价互动分享课,课上,学生可以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图文并茂地向同学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促使学生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复习巩固了自身的信息技术基础。
(三)初中信息技术问题导向法
问题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为学生灵活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问题框架,充分发挥问题的功能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与实践,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在运用问题导向或问题支架策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保证问题与教学内容的性,要注重问题的导向性以及开放性,同时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提问时应保证提问方式新鲜有趣,有一定的延伸性与挑战性。
(四)基于实践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在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实践是对学生理论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的深刻,理解问题的程度也进一步加深。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引导,促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的真实丰富,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并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对于搜集信息这部分内容,教师应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起到吸引效果。通过加强师生与生生讨论,教师可以提出很多预设,以此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对相关问题答案进行探索,更好培养其信息技术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需要亦步亦趋、脚踏实地的完成,需要教师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海.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9(12):132.
[2]王芳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119.
[3]田有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教育革新,2019(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