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体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1 郝锡娟 2 林少荣
[导读] 武术是弘扬我国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1 郝锡娟 2 林少荣
        武汉传媒学院  汉口学院
        摘 要:武术是弘扬我国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当前高校教育中,武术教学已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让我国民族文化精髓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扬,相关教师就要在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时,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入其中。本文也会针对两者的结合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课程思政理念;实现路径,研究分析
        武术既是一种文化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其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要想确保高校武术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在准确定位新时期武术教育的同时,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入其中。
一、深入挖掘武术中蕴含的思政内涵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武术教学所具备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因为我国传统武术中隐含大量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些文化精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能够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深入领略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及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真正做到全面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多元化思想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了信仰危机,进而使得自身的人文素养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改善现状,就要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所蕴含的育人树德功能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从而更好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实际教学时,相关教师在传授武术动作的基本要领后,还要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与我国武术历史发展相关的视频,这样通过视频观看,学生不仅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与蕴含的文化精神有着更深的了解,而且还能充分认识到武术学习的内涵与意义,进而真正提明白气节和操守的重要性,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肩挑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由此可见, 武术教育对于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以及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与传承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只有将其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紧密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其所具备的民族精神及育人树德教育功能最大化发挥出来[1]。
二、建立长期可靠的育人保障机制
        为了进一步突出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前提条件就是要根据当前各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建立长期可靠,且与武术课程教学相一致的协同育人机制。另外,还要不断提高各高校思政教师及武术教师的责任意识,使之在开展本职工作时,既能够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建立武术教学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育人保障机制。

与此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确定好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武术课程改革方案,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武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切实的保证武术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不断提升高校武术教师的育人能力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既是实施武术教育的主导者,也是为学生传道、解答疑问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育人能力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质量,要想将课程思政理念与武术教学进行紧密结合,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相关武术教师的育人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 而目前,很多高校武术教学工作都因为缺少专业武术教师而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为了改善现状,就要根据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对高校武术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全面的加强,进而通过定期的学习、考核等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边传授武术技能,边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充分利用武术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来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实现武术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做好育人功能的教学设计工作
        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武术教学的有效融合,离不开育人功能教学设计工作的大力支持。因此,只有做好该项教学设计工作,才能确保武术教学质量,将其育人功能最大化发挥出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不仅要对武术教学中所具备的育人以及价值观引导作用充分挖掘出来,并明确武术教学内容和记忆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认真设计武术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中,进以学生在武术练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念。具体而言,即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让其学会习武的基本礼仪-抱拳礼,并对该礼仪的发展与内涵进行全面了解,这也是武术学习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武术练习中所蕴含的道德品质进行充分了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及我国武术发展历史等,从而更好的调动大学生学习武术技艺、探究武术精神的兴趣,使其综合素养得到良好的提升。 例如,在开展太极拳武术教学活动时,相关武术教师必须遵循课程思政理念,采取武术内涵理论与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太极拳的精髓动作及美感充分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明白立身中正、天人合一的真正含义,又能让学生了解阴阳哲学的思想,形成更加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高校是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就要在武术教学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不仅要深入挖掘武术中蕴含的思政内涵,将其中蕴含的育人树德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要建立长期可靠的育人保障机制,提升相关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做好育人功能的教学设计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之在武术学习中既能够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充分领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静.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体育教育,2019,(11):104-105.
[2]王慧玲, 张现红, 杨国俊. 西藏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J]. 搏击·武术科学, 2020, (02):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