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荣
新疆乌什县阿合雅镇中心小学 新疆 阿克苏市 843400
摘要:小学教育有很强的基础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一直都比较关注小学教育的实施,针对小学教育需要保证教学方法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同时还需要将德育教育重视起来,保证在小学教育期间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是重要的平台,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活意识。因此本文主要就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小学的阶段德育教育实施,并促进课程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尚未成型。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价值引导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课堂体系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道德意识以及法治规范,从而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因此在小学阶段需要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施,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创新,从而实现对学生更加科学有效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要求,促进小学道德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是当前教育发展阶段下,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1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本质上来说道德与法治学科属于价值观的价值,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想,这与一般的学科教育有很大的差异。在小学阶段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效果,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能够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内容。从学校的角度上来看,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是发挥教育机构教育职责的重要体现,对于提升学校教育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社会层面上来看。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升新一代接班人的整体素质水平。
2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2.1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这就需要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学的方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保证教学计划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方向的直观体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教学计划,体现的是教学目标下的阶段性教学任务。
以上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想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比如在《祖国妈妈,我爱您》的教学中,对于教学方向的确定需要基于该章节的中心思想,将树立学生爱国意识以及集体意识最为教学的方向,教学的手段可以是视频案例,小组活动,以及生活案例引入等,通过这种清晰明朗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目标能够有效的达成。
2.2保证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手段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在该教学手段下,学生能否完成学习的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引导学生价值观为目标的学科,需要保证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有多种教学手段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以及分层教学法,都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容来模拟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所模拟的场景中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3完善教学评价
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需要具备完善的评价系统, 这不仅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 也是衡量小学生学习水平和思想意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的时候,要从课堂表现、意识起点、提升水平以及作业情况等多方面展开,同时开展学习自评、同学互评、 家长评价等方式,为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评价标准,从而保证教学指向的正确性,为有效教学提供条件。
总结:
对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是对学生思想价值观进行引导的主要途径。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教育发展趋势下,需要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想要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动性,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真正的发挥出价值。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的理念以及模式进行调整,落实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素养,进一步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96+98.
[2]邵哲.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0(51):47-48.
[3]胡连英.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9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