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佩雅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中学 651101
教师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职业。 二千五百年前的教育鼻祖孔子,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流传影响至今。韩愈对教师的解释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荀子说:“兼而不悖,可以为师;秀艾而信,可以为师;通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孟子是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第一人,他说:“教者必以正,反求诸己。”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经历和体会浅谈对教师师德的认识:
一、良好的师德需先正己身
“要人敬己必先自敬,要生重师必先自重”。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其次,教师一定要以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教育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完整的人格健全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是我们做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心工作。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另外, 教师要慎独,即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要求。这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师德无小事 ,‘小事’莫‘小视’,一言一行事关师德形象,一点一滴彰显园丁魅力。教师如果有高深的学识,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良好的人格魅力,自然而然就会在学生眼中产生威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敬怕!"
“高山仰上,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好的命运。良好的个性修养,是需要修炼的,修身养性,厚德载物,才能为人师表。每一位教师都应自我反思,并培养反思、自省能力,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
二、良好的师德需广洒师爱
教育需要师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他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在教育工作中,热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正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但是,只有爱而缺乏严格的要求,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的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
三、良好的师德需宽容待生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我认为:只有宽容学生,才能教育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年人犯错误都不可避免,更何况一群没长大的孩子?做为教师应该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大度地宽容他们的过错,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任何犯错的学生都会喜欢宽容、善解人意的老师。当学生犯了错时,教师若能静下心来,对他们多爱一点,耐心一些,理解、善待他们,就会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对立,不仅不能有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恐怕连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难以维持。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着学生好。殊不知,即使你说的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要学生接受才行;即使你的做法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也要学生认可才行;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也要选择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不能咄咄逼人,不能用粗言恶语来激化矛盾。常言说: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口中留情”,不能刻薄恶毒,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甚至心罚,因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说不定“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做为教师,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当教师情绪不好时,要学会克制和自我调节,因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教师如果是带着恶劣的情绪去上课,万一碰上了一个心情也不好的学生,发生冲撞就不可避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因此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有一次在课堂上和一个学生发生了冲突,彼此心里都很不愉快。后来该生在作业本里加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好,我很想向你道歉,可又怕你不原谅我。”我赶快写道:“其实我也太冲动,缺乏耐心。”就这样化解了矛盾,消除了误会,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正所谓“山不言其高而自高,地不言其厚而自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字数:2844字)
参考文献
1、曾庆春《跟随榜样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连秀云《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王呈祥《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海南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