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及改善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车乃新
[导读] 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车乃新
        济南市育园学校

        摘要: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是不同的。本文提出了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对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这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能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
一、引言
        在现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社会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小学生的成长上面。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先接受到教育的地方就是家庭。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否培养他们和同伴交往的能力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是紧密联系的,每个小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
        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家里,孩子们都希望身边的小伙伴能够喜欢自己,愿意和自己一同玩耍。生活中经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有很多孩子因为家里人长期溺爱他们,导致在和小伙伴嬉戏的时候,不知道忍让,总要和别的小朋友争个高低输赢,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还有些小朋友自己的目标没有达到,就会把责任归就到别人身上,甚至动手打别的小朋友。不过这些问题都很正常,都是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和别的小伙伴相处时必然会出现的。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交往
        交往是指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通过接触交往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社会网;从语言学的角度,交往往往更侧重于言语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的;而从信息科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更是狭隘的定义为一个特定信息由信源经过信道到达信宿并不断反馈,从而实现相互沟通目的的传播过程。
(二)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就是指年龄相近且认知能力相似的个体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沟通并写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表达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本文采用张元的研究,将之定义为小学生在与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的总和。
三、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
(一)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能促进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民主型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抚养时,都会结合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他们的内心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让自己和孩子门之间保持朋友的良好关系,以沟通交流为主,很少会将自己的想法全部灌输给孩子。这种类型的父母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会经常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孩子接触,一起玩耍,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引领,当孩子面对全新的人际关系时,也能坦然面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也更容易交到朋友。
(二)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会限制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对于这种放任型的家庭,在孩子的成长方面,如果从来不去干预,而是放任他们,不论他们遇到何种的困难,也从不帮助,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如果孩子做对、做成功了某件事,也不会去赞赏褒奖他们。

长久如此,孩子的个人素质会变得低下,道德衰败。这种家庭的孩子在长大之后,面对人际交往和情感问题时,也会出现很多困难,总是对周围的人和事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更有甚者会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三)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个类型的家庭里,父母总是会过度宠爱孩子,孩子不管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也不管要求是否合理,父母都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对于这类孩子来说,他们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和别人交往的时候,通常都会将自己作为人群的重心,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稍有不顺心的地方就大发脾气,同时这类孩子还缺乏团队意识,不懂得与别人分享。
四、改善家庭教养方式以促进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对策
(一)家长应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一个充满爱的港湾,父母的一举一动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深刻地影响。当家庭的教育氛围是充满自由和民主的时候,那么孩子的童年是充满快乐的。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之间和谐的关系共同组成了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同时父母的民主和自由可以为孩子营造出一个和谐多彩的家庭环境,更能发挥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玩耍的活动,促进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避免过度保护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结合孩子的成长情况,采取理性教育,同时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比如孩子们在上学校之前,本身就比较调皮活泼,这时候父母应该对孩子们表示足够的尊重,并满足他们交友的需求,多多起到家长的引导作用,让孩子们之间能适当地沟通和交流。一旦家长发现孩子们交往的时候出现任何问题,应该在第一时间解决,比如孩子们在抢同一个玩具,那么父母应该给孩子灌输一种分享的思想;如果孩子们对伙伴不够友善,父母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等等,对于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正确的行为,父母要表示赞许。
(三)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家长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比如家长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方式等的认识。
        对于家长而言,如果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性格,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孩子造成影响,孩子也会变得更加的开朗活泼。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做错了事而大声斥责,或者把工作上的不如意带到家庭里,会让孩子对父母有一种距离感,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减少,从而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等。因此,对于家长而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水平。
五、结论
        对于孩子们来说,家庭是他们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其中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家庭的教育方式过分极端,就会对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造成严重地影响。所以,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要用最先进的教育观念对孩子们进行引导,采取民主型的方法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雪松.单亲家庭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干预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王洁.低年级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调查与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叶进容.提升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教育对策[J].教书育人,2018(3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