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学伴开展七年级名著导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骆驼祥子》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陈松茂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九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陈松茂
        汕尾市城区香洲街道逸夫初级中学     广东省汕尾市516600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九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期必须阅读两三部名著。”本地区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虽是中考必考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只读读课本提供的名著导读内容而已,很少学生走进名著认真阅读过整本书。因此,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不利于语文学习。笔者通过对本地区部分七年级学生名著阅读进行调查问卷后, 以《骆驼祥子》为例,借助智慧学伴平台的微课资源、微测、大数据分析诊断等,对学生进行个人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定位学生阅读名著的难题,明确具体的解决方法,制定精准的七年级名著导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名著的感受和体验名著的乐趣,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作用,提高自我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智慧学伴;七年级;名著导读;阅读习惯

        统编版语文教材明确要求学生加强各种类型的阅读,并特别强调名著阅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名著阅读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阅读习惯的形成,对成长中的学生有极大的作用。但现实中,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课题组对本地区几所初中学校七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诸多问题。
        一、本地区七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一)七年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普遍对阅读名著的兴趣一般,阅读自觉性不够,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具有深刻内涵和严密哲理的名著感到乏味,阅读带有很大的依赖性、被动性。大多数学生是在老师的反复要求下才去阅读名著的;日阅读量多数不到500字,甚至出现“阅读荒漠化”现象。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不利于语文学习。
        (二)升学考试让师生重视分数忽略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认为名著考查只在语文试卷附加题部分出现,升学考试时对提高学业成绩作用不大,读名著既耗时又费力,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效果不明显,存在认识片面性。
        (三)名著阅读教学中出现以“浓缩式”取代“原汁原味”的现象。导读资料将整本书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编印成一本小册子,以“面目全非”取代“原始风貌”。如《骆驼祥子》,备考资料只简单概括故事情节、介绍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祥子、虎妞、刘四爷等)、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这种以“点”取代“面”的现象。正好迎合学生追求短期效应的心理,学生乐意读压缩版名著,设想通过这种做法,短时间内就能把多部名著的重点内容牢固掌握。殊不知,这种“浓缩式名著”缺乏对原著的深入解读,其中精彩的描写、个性化的语言、丰富的人物形象及深邃的思想等都消失殆尽,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二、造成七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片面化”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信息化时代中的网络、影视、微信等在生活中占据重要的的位置,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导致很少人能静下心来阅读书籍。
        (二)学生阅读意识不强、阅读习惯未养成、阅读方法没掌握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因。
        (三)名著导读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分层教学。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只能通过课前的检测收集的收据,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时间对每位学生进行个人数据的收集、分析,以致教师无法精准地了解与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变化情况。
   三、名著导读策略
  (一)科学制订阅读计划。
        七年级学生处于学科增多的衔接阶段,应明确名著阅读要有利于学科学习。以《骆驼祥子》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智慧学伴”,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日常微测,教师全批,收集分析学生数据,查看生成报告,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制定名著导读教学计划。
        1.制订读书周计划和假期计划。通过日积月累,让读书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名著阅读的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
        2.开设阅读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感受阅读之美。
        (二)多措并举,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1.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对作家作品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智慧学伴”大数据分析的学生实际情况,推送智慧学伴中的微课视频,改变导读策略,实现精准教学,激发学生走进名著的兴趣。在学生粗略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智慧学伴”再次向学生进行微测,从不同的能力素养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智慧学伴测评报告系统了解学生阅读的效果。通过班级、学生的个人知识地图,推送微课资源,使其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2.多措并举,营造氛围。如何有效巩固名著阅读的成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开展读书笔记评选、征文、阅读沙龙、手抄报、思维导图、知识竞赛、课前三分钟名著简评、名著推荐卡等活动,它能营造名著阅读的良好氛围,产生“磁场作用”。
        3.课内外超链接,使课内阅读与课外名著导读合二为一。如《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导入时,我先播放电影《骆驼祥子》中“祥子买骆驼”的片段,学生顿时被其精彩的画面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介绍《骆驼祥子》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走进《骆驼祥子》这本书,要求以文中人物为板块,跟大家分享其经典情节。一周后,在课前三分钟讲演会上,学生热情高涨,对情节的梳理、人物的点评很有见地。学生在分享所见所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阅读习惯。
        (三)名著阅读的方法。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眼、手、脑并用,反复咀嚼,读出名著最深处的“义”来。借助智慧学伴平台,通过线上(智慧学伴)线下(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采用浏览、精读、圈点勾画等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全方位触摸名著语义、语境。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成自主阅读,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让他们沉浸在名著的世界里,汲取书中的营养,体验前所未有的阅读快乐!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是一项长久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教师要借助智慧学伴平台,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卢卫东.《纯粹语文行思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
[3]胡咏梅.《对中学生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学周刊,2016.第10 期
[4]邹玉梅.《基于智慧阅读下的中年段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世界家苑.教育论丛 , 2020 , 第6期
[5]孙铁龙.《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7.02
[6]卢妙静.《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 2010 ,第9期
[7]林春云.《读经典名著,品多彩人生 ——浅谈名著导读的实施与策略》报刊精萃 , 2019 , 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