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姜传鑫
[导读] 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初中语文课堂,老师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需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姜传鑫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实验中学,山东 德州251200)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初中语文课堂,老师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需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而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初中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常思常想的一个问题,教师不仅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更需要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住能动性。而怎样做到这点,是当前初中语文老师教学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有效性
        
        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习惯照着书本进行一些阅读知识的讲解和教育,而初中生天性活泼,因此这种灌输性质的教育方法很难起到效果。而随着时代发展,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更多思考怎样让学生的阅读学习趣味化,让学生敢于阅读,爱上阅读。着重于从基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学生从基本的阅读知识储备到掌握技巧进行阅读实践,追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达到让学生知道语文阅读并不复杂,而是一门具有魅力的语文课内容的效果,避免学生因阅读困难而退却。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初中生对阅读的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书上的一些知识就是很好的阅读素材,如《紫藤萝瀑布》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紫藤萝花的图片,将这些图片保存或者打印,以备后面教学使用。然后在课堂讲解《紫藤萝瀑布》这一课,不需要学生在听课后就全部理解,只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此时再拿出打印好的关于紫藤萝花景色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对于紫藤萝的印象等描绘出来,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和阅读来搞清楚一个文章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个地方的风物土人情,教师只做辅助,而不是一味灌输,让学生更多主动的去思考所学内容,同时,阅读教学的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灵活利用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得到提升。
        二、阅读与写作结合进行教学
        写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而写作技巧并非全部来自于写作,大量的阅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得到提升。为了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可以开展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针对教学,如在学习完《老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课文的知识,在课堂上描述对老王的印象和自己有没有认识过类似的孤苦无依的人,让学生自行举手发言,畅所欲言,老师可以在这期间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如课文中的夸张手法,“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然后让学生掌握用一定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身边的事物,并在课后以此写一篇关于《老王》读后感的作文,将教学和学生的课后作业结合,有利于学生的课后语文习作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从而实现读写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通过闲暇时间的阅读激发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还避免了平时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文章都是固定的这一特性,学生不仅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经典书籍。为此,教师可以从初中生的需求出发,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经典名著,如《鲁滨逊漂流记》。

这类书籍满足了学生冒险心理的同时还有着丰富的求生知识以及精彩的人物内心描写和细节刻画。让初中生就这类经典书籍展开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比如鲁滨逊如何遇到野人“星期五”,如何驯服山羊产奶,如何种植粮食,如何在自己的房屋外种植密集的树木作为天然的围墙,等等,这些书上提到的生活知识,都是当今初中生生活中一般不会了解到的知识,学生将自己课外阅读到的这些知识进行摘抄,或者写阅读后的读后感,有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读后感后,教师之后根据学生写作情况选出几篇例文,挨个讲解学生例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写得好可以继续保持的部分,并鼓励学生描写事物时加上心理分析等,给文章增色[3]。又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有意识地不定期规定学生在一学期内要完成几篇书目的任务,并布置记录读书笔记。中外名著的书籍都是资深作家们的思想和文化的精髓,不但文字表达优美,还富有了深刻的内涵,很利于学生的价值观构建和语文学科的学习。当教师在进行每一节课的教授时,在课上和课后也应多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有关书籍。像学习《回忆鲁迅先生》后就可引导学生在课下去搜索鲁迅先生的其他书籍,这也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背景和本文的社会环境,也锻炼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了语文阅读核心素养。
        四、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阅读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尤其是阅读中的题目,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往往是一些散文的概括,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怎样快速的通过阅读题目和第一段以及最后一段掌握全文的主旨,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方向。如《驿路梨花》这一课的梨花就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线索,教师可以就阅读技巧多教授给学生。
        五、让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活力
        阅读贴近生活学生才会有灵感,如学习《木兰诗》后,木兰给人的印象并不非常的明确,它可以是替父从军的木兰,也可以是“木兰当户织”里的木兰,因此对于此类留白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带着学生探讨描述对木兰的印象,说说生活中的木兰花,在探讨这些生活实际问题后,还可以延伸,让学生根据了解以及课堂所学,写出木兰替父从军所代表的的品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思索。之后还可以对这篇课文进行延伸,让学生继续思索,现在除了木兰,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植物被人们视为具有精神象征的,如梅花,兰花,莲花等等,都代表了什么意义,这样的讨论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在这样的讨论后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学生的完成质量和效率都可以得到提升。
        结语:
        为了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让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趣味化,在信息化时代,枯燥无味的阅读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保障学生的阅读教学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雨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73.
        [2]朱晓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88.
        [3]邢丽颖.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8(08):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