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六环智慧导学”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王善文
[导读] 自2016年统编三科教材施行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每年都在更新少许内容,
        王善文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中学
        自2016年统编三科教材施行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每年都在更新少许内容,如将时政热点补进去,这样在保证与时俱进的同时,使教材也不断的完善。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①的目标要求,但目前仍有少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在采用照本宣科和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方式来教学,使本该生动、有趣、轻松、愉悦的课堂,变得沉闷、枯燥、乏味,且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为达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目标要求,我将本人的“导学”进行了梳理,力求得到“有章可循”的智慧导学启迪,希望能给部分还在探索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六环智慧导学”的动因
        我多年前看到一个有关于如何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情景故事:说一个出名的教育专家在教师的培训会上,抱来一只大公鸡放在讲桌上,抓了一把包谷放在公鸡的嘴下,然后使劲按下鸡头去啄包谷,反复几次,公鸡惶恐不安,一粒包谷也没有吃。在教师们的惊奇中,该专家放开公鸡,悄悄离开讲桌一段距离,慢慢地公鸡发现身边没人,很安全,开始小心翼翼地把包谷吃完了。通过此案例,专家得出:如果硬逼学生去学习,甚至不惜动用教师的“惩戒权”,其必然没有好的效果,还可能会引起师生间的矛盾冲突和怨恨心理,这样紧张的师生关系,还会引发恶性循环的后果。故此教师营造轻松、安全、愉快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再引导学生有趣的去学习、探究、合作、共享,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根据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趣的、有效的好课,不是事先教师把每个环节都考虑周到、完美的、死板的教案的演练,而是在教师营造的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互助、演练、表达的生成过程。这期间可能有惊喜,也可能有令教师解决不了的尴尬场景和问题,甚至可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因为这是学生们亲身经历得出的真情体验和感悟,甚至是真知灼见,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的透彻掌握和灵活运用,这才不是对某些知识的一知半解和不求甚解,更不能让学生吃“夹生饭”。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在“教书”,更在于“育人”。而且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而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电视、报刊等途径实现,但“育人”是心与心的撞击,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共鸣,道德的彰显;是方法的采用,心灵的感悟,情感的体验;还是是非的判断,得失的权衡和利弊的取舍;更是思维的锤炼,能力的培养,!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与以前的思想品德相比,无论是结构和内容都是全新的,其课程教材的呈现与观点的表述更加专业化和精炼化,如果教师不能巧妙地结合教材的辅助资料,特别是教师不能很好的将这些理论性、政策性、法规性的语言用智慧导学的方式进行“导学”,不能将学生生活化的内容与教材相结合;不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学生即使将重点内容死记硬背下来,也必然会囫囵吞枣,甚至食而不化,这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肠胃”,令个别学生厌学而辍学,夸张的说,这样的教师就有“谋财害命”的嫌疑!这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二“六环智慧导学”的精髓
         事先声明,本文的“六环智慧导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导学案,而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理想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巧妙、有趣、形象的,富有思辨的、聪明而有智慧的,又有艺术性的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同时也要起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提升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探究、合作、互助、共享的热情,并达到躬行实践效果的、能起到减负增效作用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其精髓在于把“教学”变成“导学”,把“教师”变成“导师”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组织等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改变以前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刻板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六环智慧导学”的步骤和内涵
        本“六环智慧导学”的内涵是指每个环节的目的任务及实施过程。第一环节是由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心动”,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将该框主题内容,用一种比较智慧的方式引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让学生有探求新知的“心动”;第二环节是在学生“心动”的前提下,启迪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第三环节是学生带着思考的问题,先独自探索,再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第四环节是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将取得的感悟、体验(也就是所得、所获)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共享;第五环节是将各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展示共享后,由各小组进行总结归纳。在此环节中,每小组都要取长补短,完善机构角度,提升思维,增强意识,发展能力;第六环节的实践行动为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也就是在每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悟、所得在内化于心的同时,要外化于行,落实到实际的言行、实践中,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
        四、“六环智慧导学”的路径
        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导学,包括以下路径:⑴情景导学智慧(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的设计,思考怎样将每框题的主题,用巧妙的情境引出来);⑵问题激趣智慧(要能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将知识问题化);⑶诗歌渲染智慧(针对主题内容,可用学生熟知的诗句引出来,如能当场唱出几句相关的歌曲,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⑷生活实际关联智慧(学生的真实生活片段,这是最好的导学资源,将其与所学内容相联系,必然富有灵动和真实性);⑸亲身经历再现智慧(教师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事,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声调或体态手势,将其再现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悟或体验);⑹学生自我经验共享智慧(让学生描述自己遇到的某情景,将自己的所感所做等与同学们共享);⑺关键内容、词语归纳智慧(将每框题的主旨、核心内容,用教材正文的关键词句特别突显出来,能使学生抓住重点和关键);⑻师生即兴编歌智慧(如能将某课某框的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成歌曲,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演唱,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⑼典型案例分析综合智慧(选用一个经典的案例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将其与所学内容密切结合,做到现学活用,能增强教学效果);⑽时政热点妙结智慧;⑾巧设悬念智慧;⑿陷阱追问智慧;⒀小组合作探究智慧;⒁角色扮演编排智慧;⒂课堂氛围的营造智慧;⒃问题讨论辩论智慧;⒄思维导图的设计智慧;⒅相关、相似、相反内容对比分析智慧等。
        当然教无定法,“导学”也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将2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将其分享给各位同仁,以期得到您们的指正,如能得到名师专家的斧正,本人将倍感荣幸,如我的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这也正是我这个道德与法治教师探求真知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①、《求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2020年第17期、2020-08-31
②、《全国基础教育全科学术论文选》、团结出版社、胡艺红主编、465页
③、⑤、⑥、《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62、68、116页
④、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冯恩洪著、99、172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