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明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中学 516121
摘要: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注重的问题。我在班级从三个方面对中学生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究,分别是构建班级德育阵地,营造良好德育文化;安插德育功课,实现德育延伸;借助新媒体力量,展开德育活动。还望能对大家有所收获。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德育阵地;德育作业;家庭教育
初中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心智还比较幼稚,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思想的诱导和蛊惑。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人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多年,以下仅分享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构建德育阵地,营造良好德育文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德育阵地,能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而且对于营造良好的班级德育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班级德育阵地的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参与学校组织的德育室、道德讲堂、家长学校、荣誉室、团队活动室、毒品预防教育室等一批专项教育阵地,并且针对班集体还可以设置以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奋进的学校等为内容的德育手抄报,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感。
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本着“不仅要对学生的阶段性发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本人大胆探索和尝试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采取课堂渗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艺术节、运动会、征文、绘画、书法、手抄报、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主题日活动、假期前教育、班级文化、“青春之扬”校园广播站等多种形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浸润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延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多渠道、多层面、立体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比如,“感恩节”,我校是全住宿的学校,初一是学生离家住校的第一个学期,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少了父母全方位的照顾,学生感触最深,所以引导学生感恩父母一直以来的养育,到了学校,又有一批人接力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学习,这些都是感恩的对象。于是就有了“感谢饭堂给我做饭的阿姨”“感谢陪伴我的班主任”“感谢帮我提水的同学”.......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最值得我高兴的是,常常接到家长的电话“我孩子上了初中,懂事了很多......”
二、安插德育功课,实现德育延伸
为了能让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我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份特殊的德育作业,让初中生在漫长的假期中,不仅仅是尽情的玩乐,还有做各个学科的作业,也能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例如观察活动:“爸爸妈妈的一天”。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工作,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如实记录父母一天的工作,并写下感受和体会,字数不少于800字。写明时间、地点,并拍摄几张父母工作照。我为父母做点事:用相机记录下来,将你的事迹和照片打印出来,粘贴在你的《成长记录册》上,留下永恒的回忆!表达祝福与爱意:在家为长辈服务,过年家人聚餐时给父母、爷爷奶奶端茶,敬酒,用双手递给他们,并深情表达节日祝福、感恩谢意,把这种锻炼口才、亲情交流的细节用图文记录下来。
再比如,文明相伴,开展文明公德比赛“我接力”活动。将“我接力”传递给你的五个亲朋好友,并要求他们签名。接力词:无论我在哪里,我都愿意遵守社会公德,不随意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说话;任何场合都会遵守公共秩序,排队办事,不拥挤;无论面对任何人,都会尊老爱幼,友好微笑。
三、借助新媒体力量,开展德育活动
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同样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中学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善于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运用新媒体力量,让践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新的发展空间、途径。比如,教师需要引导中学生积极对待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相关内容,学会科学、合理运用手机、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随意散播谣言,教导中学生要做到文明上网,拥有较强的网络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还需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防止中学生出现沉迷于网络的情况,注重引入网络法治教育工作,让中学生能够依法运用网络,自觉去抵制相关的网络不法行为,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如疫情期间,我们的学生大多在家进行线上学习,线上学习,线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在网络遨游,玩游戏,网络聊天等占有了很多不够自律线上的时间,为此,我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主题班会“如何做个自律的中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告诉学生,网络是学习的有力工具而不是玩具等等......除此之外,本人还努力学习科学、合理运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平台中加强和中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活动关系,这样学生才愿意把自身真实的学习困惑、生活困惑讲出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贯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人的价值和潜力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而作为活力迸发的生命体的每一位学生,对其进行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班级德育阵地,布置德育作业,以及注重和发挥家庭教育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都是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效,提高学生修养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的教育中,我们要加强中学生德育建设,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德育手段,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学礼: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9).
[2]郭青青:浅谈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