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
河南省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 455000
摘 要: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而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作为高年级的数学,其难度都比之前的年级更大,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所犯的错误在数量上也比以往更多,在知识层面上也比以往更广。因此通过对小学六年级数学上的典型错例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典型错例
本文收集了小学六年级在数学这门学科上经常犯错误的典型例题,对于那些做错人数较多,并且经常性做错以及一直难以纠正的例题,本文认为其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因此将这些例题单独列出来,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其造成的原因分为以下三类,对其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策略以及提高教学质量。
1.运算法则存在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一般被认为是在开展任务的过程中,由于任务中的某些特征具有迷惑性而受到各种思绪的干扰使得其产生的想法无法与目标任务保持一致,而出现认知上的偏差,进而出现错误。一些学者经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主要跟人的记忆模式存在一定的关系。
典型错例:简算题
计算
学生解答过程:原式=
原因分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上出现了认知偏差,由于原题的数字有着一定的迷惑性,如果学生对计算法则掌握地不够到位,很容易造成此类错误。
解决对策:由于原题中的数字具有迷惑性,同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某种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梳理一遍知识的基本概念与要点,让学生重新掌握以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上述典型错例中,应该引导学生看到括号,并且括号中出现加法,括号外出现乘法,首先应该考虑使用乘法分配律,并且马上脑海中就应该浮现出乘法分配律的使用方法和原则,下一步则将括号外的乘数也就是23=6,分配给括号内部的加数也就是和进行相乘,最后相加,得到正确答案。要想加深学生印象或者让学生清楚知道使用的原则,可设置对比题,比如,让学生判断两个题目有何不同,应该分别用何种方法进行计算。
2.概念出现混乱
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时都需要对相应的概念进行理解,这也是解题思路的第一步:明确概念。然而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还是存在一旦题中出现多个概念,因为概念不清,就会出现认识混乱的情况,从而导致错题的发生。
典型错例:判断题
试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现在有两根一样长的绳子,小明剪掉其中一根的,小红剪掉另一根的米,两个绳子剩下的米数是一样长的。
学生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学生分不清分数的两种含义,认为与米描述的是同一个概念,两者是对等的。
解决对策:这类错误明显是由于学生概念出现混乱所造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重新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具体含义,掌握不同概念间的本质区别。在上述典型错例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内涵。当分数后没有具体的单位,其代表的是一种分率,率的结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其主体的改变而改变的,绳子的指的是整个绳子长度的,也就是一半,其具体代表的数量是依据整个绳子的长度而定的;而题中带了单位的米,则描述的是具体的数量,并不会随着整个绳子的长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说分率与带了单位的数量在概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过需要让学生思考的是,虽然两者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最终结果上是有可能相同的,以此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3.思维固化,无法灵活运用
学生经常运用某种思维后,容易产生思维固化,将会无法多角度的看待问题以及进入深层次的思考。对于碰到的新型问题,总是试图采用以往的固定知识进行解决,然而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
典型错例:应用题
A、B两地相距50千米,有一辆货车从A地开往B地,在行驶了全程的后,货车距离A地有多少千米?
学生解答过程:50
原因分析:这种解答过程学生是在计算货车距离B地的距离,由于学生之前的做题过程中,大部分遇到的题目都是要求计算距离目的地的距离,因此思维上就固定了,认为有关两地距离的题目都是如此,因此也不再仔细审题,也不再重新构建思维过程,只采用固定思维直接作答。
解决对策:对于学生采用固定思维答题的问题,应该提醒学生无论是何种题型,何种题目内容,都需要仔细审题,重新建构思维过程,可能有时候思维过程都是一样的,也不可图方便或想当然直接采用固定思维进行答题,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日后遇到新的题型或者刻意考察学生是否仔细审题的题型而再次失分,这样做同时也可以不断积累学生的习题经验,知晓考点所在。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由于是多数学生会犯的错误,因此这类典型错误通常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教师一定要找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教师的数学教学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矫正策略[J].考试周刊,2020(65)
[2]吕晓丹.小学数学典型错题的运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