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徐慧颖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当找到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徐慧颖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第七中学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当找到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物理课堂产生不断探究、主动思考的科学思维观念,在对物理现象进行求证和猜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物理课程是探索科学关系以及物理现象本质的重要课堂,在不断进行实验推理论证同时,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不断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思考,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重要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在相互合作、不断求证的过程中,能够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联系,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获得对实验的理性认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实验优势,逐渐能够将抽象的物理实验进行本质的思考以及科学探究实验品质。
         (一)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物理实验课堂进行了主观的表达,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并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在不断呈现实验结果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验中缺乏自我学习意识。有些物理实验由于存在着相应器材不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形式上的模仿,并没有达到实验目标,有些实验操作时间较短,学生学习产生了负面情绪。物理实验课堂应当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正确科学的物理探究态度,并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自身重要的学习能力,参与实验全过程,自主形成实验观点,并能够将实验与理论相联系。
         (二)物理实验教学以生为本
         随着物理教学的不断创新发展,在实验课堂教师应当以生为本,逐渐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形成重要的物理实验兴趣,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能够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与讨论,不断探究实际问题时,能够让学生进行实践动手和思维灵活运用,突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思考和自主表达,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形成实验观点,经过不断探索形成重要的实验结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估,从而能够形成科学探索精神和合作实验意识。
         (三)物理实验教学以学科素养为基石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过程,形成重要的实验能力,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进行指导与评价,在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各步骤的顺利实施中,逐渐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以学科素养作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基石,逐渐能够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创建和谐、愉快的实验环境,了解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形成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能够提高实验技能,不断对实验进行联想和科学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教师是物理实验课堂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在不断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找到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策略。逐渐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演示和实验验证的过程中,不断能够把握准确的实验现象,从而能够形成科学探究实验现象的方法,在不断合作中,逐渐能够加强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求知欲,对实验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同时,能够敢于实践,大胆求证,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效果的自主总结能力,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科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趣味实验过程
         教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按照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进行教学的精心设计和实施,尊重学生的想法,认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完成,并能够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实验论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以及探索实验奥秘的能动性。在不断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的同时,能够将物理实验与生活相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形成自主探索的兴趣。例如在光的反射中,教师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从而自主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二)通过问题引导,产生求疑思维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当能够让学生在物理实验求证的过程中,产生求疑思维,教师在对实验准备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考虑学生实验的安全性,通过问题的不断引导,逐渐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形成逻辑和抽象思维。在浮力实验中,教师让同学们猜想实验结果,并能够在每一步骤中让学生先产生疑问,再对问题进行求证,从而促进学生实验思维提高,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断形成自主归纳分析的实验能力。
         (三)提高实验的能见效果,让学生自主总结
         教师在实验教学课堂应当能够进行多元化思考,将实验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及常见现象,在让学生认真观察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形成对物理现象本质的和规律的探索。教师在实验准备时,应当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时间,逐渐让学生在进行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遵守操作流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实验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学生参与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在对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观察获取信息,从而能够更好的形成自主总结实验过程,达到实验效果的提高。
         三、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在不断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科素养作为重要的实验教学方向,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调整,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形成自主实验能力,逐渐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自主解决中,形成重要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敢于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知欲望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兵,孙德生.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研究及测评实践[J].物理教学,2017(12).
         [2]陆建忠.基于生活现象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和态度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