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茜
开封市卫生学校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医疗工作的要求也会越来愈高。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提出了新时代下的“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想要建设高效、高品质的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现代化的医疗管理工作,护士的人文素养提升成为必然。未来医疗事业培养的方向是:在保证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于医疗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具有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类别的人才。
关键字: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护士对病患的护理首先是以人为本,在保证身体的护理基础上,还要有心理上的安抚。迎合病患的需求的基础上,保证护士的基本职业道德、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外在形象的提升,让患者从内心真正认可护士的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的护理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逐步更改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护理工作是否顺利完成与护士的人文素养有直接关系。
1、护士的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1.1护士的人文素养概念
护士的人文素养包含多个方面,比如基本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科学以及人文关怀。护士首先要加强个人的综合能力,了解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等多方面内容,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秉承着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具备比较好的人文素养可以让护士能够自觉的对患者进行关怀、对社会现象关心。有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于病患的护理才会有更佳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周期。对护士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可以把更高层次的文化通过知识的形式进行传授,配合上环境的熏陶和他人的影响,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气质、修养、为人等,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内在品质。
1.2国内护士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过去强调“科技”忽视“人文”的情况在逐渐改变。国家以及社会对人文教育的理念在不断的提升,自然人文教育的成果也有了质的飞跃。人文教育的教育形式主要有三种:学校进行教授、到医院实践学习、护士的实习生掌握。学校教育为基础,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到医院后在实践中加强为辅助,从开始的实习生到最后的正式上岗,是每个护士都会经历的人文素养教育过程。
目前在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要形式,中间会穿插一些临床案例或者进行情景演练式的体验。虽然让教育不再枯燥,但是由于素材的缺乏以及不能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导致人文素养教育一直停留在“应试”的状态,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人文素养的教育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形成的,并不是几次实践或者几次体验就能完全掌握的。人文素养要普及到每一个医护人员,而不只是针对护士这个专职岗位。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专门设立人文素养教育的学校数量也有限所以导致人文素养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够,但是人文素养不足,很难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最终导致护理人员到达岗位后在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表现出不足的情况。
1.3国外护士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各个国家相继提出了人文素养教育的概念。比如美国把人文科学教育作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90年代韩国大力倡导人文教育,对国家存在的相关人文教育的问题进行了调整,比如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护理课程与人伦教育脱节、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与实践的机会少、相关内容的教师数量少等问题。通过各个国家的调整可以看出,人文素养教育在过去长期处在不被重视的位置,需要提升的空间比较大。
2、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的调整方向
2.1从医学院源头讲解人文素养的理论知识
对于人文素养的教育学校占有重要部分,所以从源头着手,对人文素养的提高更有效率。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形式,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护理学的人文教育中,进行有效的、相关联的随机性的课程。在每次开课之前都设立明确目标,把价值观、人文能力作为重点培养方向。在人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把人文项目和学校的文化相结合,不断提升护士生的素质教育,为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医护人员。
除了人文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外,也可以增加多方面的课程内容,从多角度理解和感受人文素养。可以培养人员精神素养的学科有美术、音乐、戏剧、表演、医学史等等,根据个人兴趣以及爱好进行重点学习。除了课程的内容教育的方式也要进行改变,原来教育方式一直是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现在可以采用病患讲解、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影视教学等形式,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加强人文素养的学习。
2.2加强医学教师的素养水平
对人文素养的教育,老师起到关键性作用。除了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老师的人文关怀也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影响。首先老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榜样作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可以让学生直接转换到患者身上,自身的感受比冷冰冰的汉字更容易记忆和理解。除了对招收教师的学历水平提出高要求,也需要对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进行考核,言行举止的教育要比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重要。
2.3护士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的体现
学校对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培训,更要注重职业的社会化。把人文的实践内容作为重点,做好相关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学校与医院的实时连接,与时俱进,根据实践的情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以及教育方向。可以设立护士人文素养的实践基地,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完人文素养的理论知识,到实践基地进行临床的模拟,把理论与实践完全结合到一起。等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不会出现脱节的情况,更不需要医院再次进行培训。
每个学生的身份背景、生活经历不同,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结束了学校的教育到了医院实践时,也需要医院定期举办人文素养教育的培训。不断加强人文教育,让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对人文素养的能力逐步提高,在对病患的护理中展示出更多的人文关怀。比如每天进行2-5分中的正念冥想,可以缓解护士夜班的疲惫心态,也可以缓解对病患的态度。
3.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护士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更自觉的对他人进行关怀,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不但提升了个人的综合能力,对于病人的身体康复也有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患纠纷。人文素养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护士在了解自己的本职工作基础上,把职业的品质也能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护士人文素养的高低,体现的是学校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医院对人文教育的体现。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医护人员人文素养的建设也越来越强。想要人文素养教育效果越来越完善,需要社会、学校、医院以及个人的通力合作。学校、医院之间相互借鉴彼此的优秀经验,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把人文素养的教育更好的落实到每个医护人员身上。打造出一个氛围浓厚的人文环境,给患者更好的就医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毅.汪健健.赵丽萍.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21,35(03),465-468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1.03.020
[2]马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职护生人文素养培育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2):150-151.
[3]庞昶,林树无,葛鑫.临床实习医护生医学人文教育的调查研究及对策探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8,20(2):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