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与模式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郑春爱
[导读]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进程
        郑春爱
        福建省长乐第七中学 福建 福州 长乐  350206

        摘要: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进程。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微课,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微课的出现标志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突破了对于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对于课堂内容、教学形式都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微课能够很好的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微课与初中物理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针对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共同发展都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对于微课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具体模式和策略与个人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微课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在教育平台上,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占据着一己之地。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将视频作为教学的媒介,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或者知识难点进行拍摄记录,学生只需要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够轻松开始学习。微课的绝妙之处在于它的“精”,不同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是结合于难点和重点进行细致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讲解,并且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反复的观看,播放。教师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自身的课堂教学压力。
        一、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际意义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把课堂上的重点问题或者步骤拍摄细致的讲解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以此满足所有学生的层次需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包括以下几点作用:首先,微课可以打破初中物理以往的传统教学形式和手段,为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热情。由于初中的自制性不高,微课只对于重难点详细解释,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精力的不集中。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以下几点体现出来:首先,通过微课进行初中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可以打破因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的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局面。考虑到初中生的自制力相对不高的情况,微课的着重点在于课堂重难点,短时间内吸引注意力。其次,利用微课拍摄课堂内容讲解视频,可以避免教师多次讲解同一节课的现象发生。减轻实际的教学压力,减少在资源上的不必要浪费。最后,学生实现微课选择自主,自己掌握难易程度,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多层次性,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适用形式
(一)微课-新课的课前导入
        随着网络教育形式的逐渐兴起,最近几年类似于微课的学习软件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微课凭借着自身简短精炼、具有学习针对性和结合一定的趣味性,在众多的网络学习软件中脱颖而出,更是获得了一大批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教师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微课在新课程的开始导入阶段的进行具体应用。采取微课导入的形式,对此后的教学内容有序进行提供基础。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初中物理的新课程的课堂导入教师大部分会采用实验操作或者一些发明人的故事。虽然说对于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可是,每次的课堂导入教师都采用同一种形式,学生慢慢就会失去热情和兴趣。因此,微课走进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很大程度上是为物理教师解决了一个难题,能够在课前协助物理教师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十分迅速的进入到课堂角色当中。比如,在进行《空气的力量》的课前导入时,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采用实验操作的形式。虽然说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实验的前期准备阶段十分复杂、繁琐。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发生一些危险性的事故。实施之前教师都会充分的考虑实验的可行性,耗费时间、精力。那么,将微课运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拍摄实验的规范视频,如,电流电阻实验等。

拍摄完成后,在课堂上只需要播放视频就可以实现课前导入。视频画面中的操作人员也是同学课堂上的老师,对于学生的直观影响并没有减弱,反而增加了实验的真实度,视频也可以反复地利用,避免了重复操作给教师带来的负担。
        (二)微课-物理知识点实现课堂直观展示
教师对初中学生进行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对学生的物理学习的知识结构,还要对于其密切相关的思维模式、综合素养重点关注,培养。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物理教材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综合素养的教学形式,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点。它不仅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有着巨大帮助,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进行《弹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间接性测量的物理思维。利用微课,教师将弹簧的长度的改变来说明外力的大小,进一步的将如何测量物体的重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学习内容。
        (三)微课-因材施教
现阶段教育改革中,强调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有所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针对每一个学习阶层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就出现了一刀切的局面,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无法提高,微课的出现为初中的物理教师提供了理想的解决途径。物理教师依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层次,将教学内容也进行恰当的分层。利用微课这一途径,拍摄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视频和针对性的课后练习视频。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由简到难,层层递进。
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帮助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为接受能力较快的同学打好基础。例如,进行电路实验时,可以在微课中展示出初级和高级两个形式的连接方法,学生自主选择。不仅可以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激发作用,还能充分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微课-突破物理课堂教学理论难点
        对于物理这一学习科目来说,知识点无法直观的展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通常难以理解。那么,这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性的知识点就成为了教学难点。不仅影响现阶段的课堂学习,而是牵一发动全身。一部分学生因为这样的问题对于今后的物理学习都出现了较大的影响,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加困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每个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面对一个物理难点,教师为了顾全大局,通常会在课堂上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得到好处的一般都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对于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教师的课堂效率就十分低下。通过微课,教师针对同一问题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现状,拍摄多种方法讲解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盲区自主选择。告别了课上听不懂、课下无人讲的难题。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的微课讲解,独立思考,逐渐提高学习效率,突破学习难点,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  结束语: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将物理教学更加简单化,减轻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负担,让物理知识在课堂上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也更加便捷、轻松。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了支持和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微课重拾了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了自信、激发了热情。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会出现更多优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正确的理解、充分的认识、积极的运用,在实践中逐渐完善自己,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也能够通过微课这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综合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1]王蕾. 浅析探讨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新课程(中),2019,(09):116.
[2]宋东平. 试论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中华少年,2019,(16):202.
[3]任敏娟.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1):63.
[4]王云霞. 试论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新课程(中),2018,(11):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