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从微写作到大作文 ——以2020年绍兴等地中考语文作文命题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王志水
[导读] 每次中高考语文考试结束,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定聚焦在“作文”上。
        王志水
        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学 浙江 绍兴312000
        每次中高考语文考试结束,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定聚焦在“作文”上。今天在这里主要就今年中考语文“任务型”写作命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谨请批评指正。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好的文字总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与思考,请运用所给材料,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1)写一封信劝导表妹。(读初二的表妹最近很苦恼。她总觉得比不上人家,长相平平,没有才艺,学习成绩也不亮眼。尽管老师再三肯定她善良诚恳表现好,但她依旧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丑小鸭。你决定写封信劝导她。)
          (2)向《文苑?美文》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
          (3)准备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
        这是202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作文题。这个命题中最闪亮、最令人惊喜的是“任务”二字,也标志着绍兴市中考语文“任务型写作”已经从前些年热门的“微写作”正式走进了“大作文”,这是一次改革,也是一个进步。无独有偶,笔者查阅了今年浙江省内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他们的大作文也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任务型写作命题,可见命题者们“英雄所见略同”。不妨一起了解一下:
        ●(温州市)根据要求作文。
        笔记: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有摘抄、批注、写提要、写心得、做思维导图等方式。
            写作对象    写作目的    文本类型    参考角度
任务一    班级同学    分享    叙事类    做笔记的经历和感悟/用笔记、读笔记的发现……
任务二    不愿做笔记的某同学    说服    书信    笔记的重要性/做笔记的乐趣/对笔记的辩证思考……
任务三    刚进入初中的弟弟    提供信息    说明类    如何做笔记/如何用笔记/做笔记的误区……
        【写作提示】
        ①围绕“笔记”这一话题,选择一个任务。
        ②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依据文本类型,可借助“参考角度”栏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
        ③“任务一”也可以选择文学创作。
        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对“任务”二字并不陌生。现行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从八年级开始,每学期都有一个单元采用“任务型”编排体例,比如八上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以任务为主线进行编排:任务一“新闻阅读”、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在考试评价要求中明确提出:“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由此看来,任务型写作是部编教材整体编写一个连贯的、系统性的要求。
        那么,“任务型”写作又有什么特点,如何审题解读呢?一般来说,这一类作文有明确的情境设置,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包括对象任务、观点任务、内容任务、文体任务、写法任务等,更容易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抒写自己的感受。
        下面以上述中考作文题为例,分析一下各自任务驱动的特点。


        地区
类别            绍兴            杭州            温州
情境设置            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            你即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希望参加新学校的社团活动,使自己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笔记: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有摘抄、批注、写提要、写心得、做思维导图等方式。
对象任务    表妹、杂志、全体师生    张老师            同学、弟弟
目的任务    劝导、投稿、演讲    申请、创建社团    分享、说服、提供信息
文体任务    写信、美文、讲稿    写信    叙事、写信、说明
        三个作文命题均有明确的情景设置,分别以“不同的花开”、“社团活动”、“做笔记”等这样一些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社会现象。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写。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任务型“写作命题有什么好处?
        一、贴近生活,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观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教育与生活本该就是这样的密不可分。而写作,正是满贮着生活、生命情怀的教育篇章,它理所当然地应与生活,尤其是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细读2020绍兴等地中考作文试题,突出的感受就是试题中无论情景设置还是任务选择无不透露出的浓郁的学生“生活世界”的气息。绍兴卷“庭院种花”、杭州卷“社团活动”、温州卷“学习笔记”都源自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其任务指向“写信、申请、演讲稿”等等也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部分(虽然有人会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写信”了,但写信本身就是我们平常发表微信、微博的基础)。中考命题凸现“生活世界”,就是基于对学生的生活、生存、发展的人文关怀。
        二、贴近生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言为心声,学生的任何一次写作都应务必引导他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发自肺腑。《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学生对命题者提供的情景材料不能只停留在读懂的层面上,必须“懂而有悟”,拷问心灵,悟出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真知。绍兴卷作文材料以花喻人,阐明人生出彩不在于早晚,而在于善于把握时机;人生如花,每朵花都值得被期待;花如人生,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杭州卷命题提示学生申请加入或创建社团,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一次应用文写作,重点应该触及学生心灵,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抒发理想和抱负。温州卷则是三地作文中最细致最具人文关怀的,命题人为学生提供了一份详细的任务表单,清楚地列出了“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文体类型、参考角度”等。特别是“参考角度”一栏,引导学生从“经历、感悟、发现、乐趣、思考”等方面扣问心灵,表达真情实感。
        三、走近学生,给予生命的真切关怀。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还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说“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生命价值所在。任务型作文比较合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个出发点。传统的命题要求相对比较笼统,范围比较大,比如2018绍兴中考作文“以上事件和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又如2017绍兴中考作文“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也可……”这些命题看上去是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容易引起大而无当的、空洞的说理,也极易给学生一个套题的机会,失去考查的目的。而“任务型”写作,以“任务”驱动学生思维,要求更细致、更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提供任务选项,给学生选择的空间,避免了“一刀切”。
        一直以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都关注学生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也始终是写作教学和写作考试的大话题。《语文课程标准》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很有道理,但愿“任务型”写作能扛起作文教学改革的大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