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龙
海南省东方市港务中学 572600
【摘要】通过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显著促进效果,使学生的发展能更加全面。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更是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应用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在学习数学时,除了要领悟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外,还需要在亲身实践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授课时,首先需要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教学总目标,紧密连接起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那么这一教学总目标需要如何更好地实现呢?现进行如下阐述:
1.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重要意义。国家的发展需要创造力的强大支持,只有不断的创造力才能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本身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和计算能力进行培养的学科,需要在生活中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在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时,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把握,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融合生活元素,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1]。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2.1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数学知识看似枯燥无味,其实其中生动有趣的东西非常多,所以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数学进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在实际教学期间,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等,在不会影响到知识的基础上,加工、修饰数学语言,使其更加通俗易懂,充满情趣[2]。
2.2数学情境生活化,体验数学
情境指的是在一定情境中集合学生那些已知、浅知和深知的需求进行集中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需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充满学习情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进行探索,对空间和图形的经验进行丰富,初步建立空间观。组织学生们到室外共同参观一个建筑物,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看,学生就会发现,观看角度不同时,看到的建筑物形状就会有所不同,并让学生们简单画下来自己看到的图形,以此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为学生们准备6个苹果,将其平均分给3个人,这样学生就会回忆起已经学过的知识,再让学生把一个评估分给2个人,引导其思考要怎样分?此时可以适当结合多媒体技术配合教学,这的教学方法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并深刻记忆所学习的知识[3]。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时,如果整堂课都只是做列式计算,学生难免会觉得厌烦,越练越烦,越练越错,但如果能以生活中一些实例展开计算,就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们积极主动进行计算,例如,可以让学生们计算班级中身高最高的同学和身高最矮的同学之间相差多少?计算如果要开展一次家庭聚餐,买2千克青菜花费3元,2千克西红柿花费3.5元,肉类花费62元,总共花费多少钱?再比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这一课的内容虽然看起来十分简单,但许多学生在上交的作业中常出现“一座楼房的高度为15千米”的笑话。对此,可以在教学期间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组织学生们进行赛跑,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并计算所跑的路程。
以这一长度距离为标准,学生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了。
例如在学习“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坐公交车的情境,告诉学生原理公交车上有几人,上来几人,下去几人,再由学生计算目前公交车上还有几人。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将困难的知识简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两个面平移后完全重合的情况,这样就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让学生更好地的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也相等这一知识点。
2.3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
新课标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客观眼光,能捕捉并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规律,对于所面对的生活问题,能主动通过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其设计充满趣味的素质,将数学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将本市著名景点的门票价格设置为60元一张,提问学生如果一家三口去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通过乘法口诀可以快速计算出结果,此时可以询问学生的计算方法。当学生们各抒己见后,可以继续延伸问题,询问学生们曾经去过哪些景点,门票是多少,一家四口去需要花费多少钱。这样的教学过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为例,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并很好地解决了生活问题[4]。
例如在学习“买衣服”一节时,可以带领学生分成小组去商场参观学习,让学生观察买衣服的具体情景和过程,再回到课堂上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再有学生亲自演示如何使用人民币购物,让学生真正理解计算中的算理,最后,鼓励学生用所学习到的计算方法亲自去商场或超市买一次东西。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明白数学时活生生的,是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
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画框,鼓励学生们观察面积的大小,开始的时候学生之间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因为只通过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已经不能有效解决这个比大小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从旁引导,提问学生:还有什么更好地比较办法吗?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们会涌现出各种想法,如“可以用尺子测量,我看到我爷爷在家就是用尺子测量房间大小的”。有的是“我比较语文书和数学书的大小时就是把两本书叠在一起,也可以吧这两个画框叠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闪光点,及时翻转画框,将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易掌握数格子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的思维飞扬,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在教学期间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内化知识,通过引导,让学生对解决生活问题的各种策略充满信心和能力。
3.小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依靠教材,引导学生对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解决。将数学教学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机会和空间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态度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树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提升教学效果的思考[J].写真地理,2021,(3):303.
[2]郭金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82-83.
[3]张秀屏.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神州,2021,(2):105-106.
[4]周永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学周刊,202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