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凤珍
广西宾阳县凤凰小学
摘要:语文这门课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被使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且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的基本单位为字,字与字构成词,词与词构成句子,继而构成文章。小学语文是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书面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培养,小学,低年级,朗读能力
引言: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生存在的优点之一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并且学习能力比较强,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语文的思维方式,与其说学习语文是一种能够认识世界的方法,不如说学习语文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沉淀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内心,才能更好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是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是孩子以后学习生活的基石。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一个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因之一。学生主动对朗读本身产生兴趣,那么这将是最好的学习动机,这不是外界强迫,而是学生自己主动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我要学习”而不是“我为他们学习”创设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情景的创设必须是对学生所学的内容是由意义的并且有直接的帮助。在教师创设课堂情景的过程中,这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训练,考验教师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多媒体技术在带给我们听觉以及视觉上享受的同时,也在将知识以一种新的方式传递到学生的脑海里。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同在于可以以一种很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更轻松的接受知识,针对这一点,根据互联网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同时,慢慢地让学生去找到朗读的感觉。或者在学生学习比较累的时候,可以趴在桌子上休息,此时教师可以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一边感受一边放松,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小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跟着视频或者音频去模仿其他人的发音,试着去模仿视频中人物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不同的发音,以及视频中的人物怎样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将会是学习主动的积极动力,也是最直接的,因为感兴趣,所以就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二、理解所朗读材料的深层意义,培养朗读情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朗读是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的对话过程。朗读是学生的个人语音能力行为培养,就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而言,章与章之间的文章都是相关联的,是从上千万的文章中选出来的,所以肯定也是符合小学生朗读的,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体现我国淳朴的民风,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基于以上因素,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推荐学生朗读课本上所学过的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从中不断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朗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加深理解和体验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读后的感悟,受到的情感熏陶。然后在朗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情感的把控。
三、充分利用教师正确引导,优化朗读指导。
小学阶段一定要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学习新的东西,去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学会用合适的语调以及语气进行朗读,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停顿,声调的高低等等,表现出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朗读。在进行朗读时,最好能够通过自己语言的表达描述成活灵活现的东西。
必要的时候,采用教师伴读也是一种较好的朗读指导,所谓伴读就是教师以范读的形式让学生以听范读为主,同时伴以轻声跟老师读,这样可使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朗读的语调、速度和停顿。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便能够正确把握朗读的技巧,就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有感情了。
四、鼓励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积极性。
朗读的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如:默读,诵读,齐读,选读,自由朗读等等,课堂上常见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学课文,并且借助文章上面的汉语拼音认识不认识的字;另外一种是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关系来理解课文。就第一种自学课文而言,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最开始读课文的时候,首先采用自学的方法,大概的将文章浏览一遍,这一遍不需要有感情的朗读,在读第一遍的过程中,用铅笔圈出不认识的字词,然后结合拼音读出来,如果还不认识的话可以找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第二遍可以看汉字对照音节轻声读文,经过反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地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五、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朗读水平。
模仿是提高技能的手段之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的朗读水平未必了得,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电教设备来指导孩子们朗读。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电教设备把课文朗读的音频播放给孩子们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模仿朗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长期锻炼之后又能够大大地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水平。
增强责任,促进提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担任语文老师多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中制定了小小领读员领读责任制,每天轮流一个学生上讲台领全班同学晨读。每经过一段时间,我又召开全班举荐会,由全班同学共同投票选举一名有进步读得好的同学当一周的语文领读员,同时与获得领读资格的同学约定:如果他(她)认真领读,一周里朗读没有错误并且领读得好,就可以继续当下一个星期的领读员。有了约定,既可以激发领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够积极鼓励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每一位学生爱朗读和朗读好。这样一来,全班的朗读的热情高涨了,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发挥家校共育途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为了抓好课外朗读,我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让孩子们每天在家长的帮助下打卡朗读。只要孩子们能坚持每天打卡朗读,我就会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奖励。对于刚开始读得不好的孩子,我会抽时间根据各孩子的朗读水平进行点评及指导,并且要求他(她)每天必须读给家长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就会越来越好,人也变得开朗很多。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在赞同我做法好的同时也很积极配合我抓好孩子课外朗读工作。
总而言之,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锻炼成的,这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全方位训练,以及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薛海莲.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 31(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