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慧莹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 2551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当今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丰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文章基于此点,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结合作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作文教学 策略研究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应该丰富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课外阅读,将其融入于作文教学,这样就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启迪他们的智慧,让写作与阅读相辅相成,进行有效地契合,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注重引导,关注文章内在
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借鉴其中多元化的、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够借鉴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谋篇布局的技巧,促使自己写出更加完整和丰富的文章。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内在,让学生从文章内容、文章结构、语言精炼度以及表达技巧出发,对文章进行系统地、全面地分析,有针对性地借鉴,进而优化自己的写作。
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写作教学《写日记》中,需要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些美丽的风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回顾这一单元的文章,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等,这几篇课文都描述了与秋天有关的美景,那么在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依旧可以寻找一些描写秋天的文章,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引导他们仔细地分析这篇文章的写景方式,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故都的秋的?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描写的主要景物,比如槐树、秋蝉、秋雨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分析他们觉得十分优美的句子,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明白写景日记的主要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写作,让学生能够通过几篇文章的阅读,激发自己对大自然景物的喜悦之情,拓宽他们的思路。这样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发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感慨,进而写出优美的写景日记。
二、注重积累,达到举一反三
古人有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的人身上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书卷气息,那种书卷气是雅雅的、淡淡的,总是不经意间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让人赏心悦目。如果让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那么学生就会积累更多的知识。
那么他们在遇到一些不同的写作内容时,依旧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自己的文章富有诗书气质。
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写作教学《我的植物朋友》中,需要学生对一些植物做细致地描述。那么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与植物有关的文章,比如教师在教学《荷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肯定给学生选取了同一作者叶圣陶先生的文章——《牵牛花》,并且还对对这一篇文章展开了群文阅读,类比分析,让学生有深刻的记忆。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顾这篇课文,将牵牛花与荷花进行对比分析,回顾描写植物的手法。并且在描写这些植物形态的时候,还可以借鉴其中的优美词语、优美句子、修辞手法等,促使学生能够以优美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植物朋友。引导学生能够从植物朋友身上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进而达到有效写作教学的目的。
三、关注情感,体会文章意境
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一定要有深刻的、浓厚的情感作加持。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其实并不注重情感的渗透,所以教师在评价这些文章的时候基本上都会以“苍白无力”、“无法形成情感共鸣”作为评判话语,所以学生写作的质量就大打折扣了,他们的作文也无法脱颖而出。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时候,就应该引导他们关注作者的情感,关注意境,情景交融,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为自己的写作打开一扇窗,实现阅读情感的积累以及写作情感的塑造。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注重他们对情感的分析与领悟。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确定这篇作文的中心主旨,自己的情感思想。然后询问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怎样谋篇布局、在哪里点题、指明中心等等,让自己的情感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就比如在前文《写日记》的作文中,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会在结尾的时候抒发自己对这些美景的喜爱。那么教师就不要立马否认、纠正学生,可以让他们继续回顾文章,去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指明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何处,进而展开思考探究,最后恍然大悟,深刻地明白情感表达的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在写作的时候,有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作加持,让他们写出更有意义、更加富有文采的文章。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不断增强,进而实现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姜欣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128.
[2]张良学,崔苗.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9(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