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英
浙江省义乌市春华小学
【摘要】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生存方式,它也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基本方法,开发了人类的潜能,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小学生的培养,更要抓好劳动课的落实,教导学生勤劳致富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不管做什么都需要劳动,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落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本文围绕新时代下小学劳动课程展开,具体阐述了如何更好的开展劳动课。
【关键字】新时代 小学劳动课程 具体措施
【正文】国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德、智、体、美、劳,其中对于“劳”的培养,学校和教师应该有组织、有安排的开展校园劳动、家务劳动或者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来让学生们实践。教师、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勤劳动,主动参与劳动任务,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劳动中发展学生的智慧,学会劳动、学会创造,以及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合作能力,带领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形成阳光、独立、自主的品质,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学校劳动教育重在教育
学生最常活动的场所就是学校,因此学校劳动课程的展开非常有必要,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校内资源,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1.1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
每个学校都会有学生行为守则,学生遵守校园规定是义务,每隔段时间学校可以举行开大会,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理念的灌输,教导学生为什么有这门课,还可以举雷锋热情助人的例子,用榜样示范的例子激励学生,学校可以将具体的事例展览在学校公告栏,这样节省了在大会上的时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还可以组织举办关于劳动的演讲比赛,班级之间互相竞争分数,排名优先班集体有奖励。让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要劳动,以及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如何去劳动等。
校园卫生靠大家,学校可以安排每天不同的班级打扫卫生,由教师带领本班学生对校园的教室、操场、厕所等活动区进行打扫,通过每天的卫生打扫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喜悦,以及班集体团结活动的重要性。学校也可以采用小红花或者班级小红旗来奖励学生,对于那些在学习、劳动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或者班集体进行奖励,进行班级里或者班级间的劳动模范评比,对优秀的学生或者班集体授予荣誉称号。对于这些出名的学生或者班集体可以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校园公告栏或者学校官网网站进行宣传和表扬,从而激发其他学生或者班集体都勤奋起来,在校园里形成爱劳动的氛围。
1.2课程中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教师在落实学生的劳动课时应该要帮助小学生端正态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课堂上,而且当今时代的发展小学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长在蜜罐里可能吃不了苦,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每一次实践课中学会主动承担劳动任务,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户外栽树,既培育了劳动观念,又培育了学生爱护地球环境的理念,也要鼓励学生隔段时间对树木的关照,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以劳动为美德。
1.3在不同时段养成不同的劳动习惯
学校和教师教导学生有劳动意识后另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小学生正处于整个人生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是养成一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想要养成学生在不同时段的习惯,可以尝试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劳动,在学校由学校和教师带领监督,放寒暑假后学校还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布置作业,大概就是假期里的自我管理,尝试从学习、休息、锻炼、做家务等方面来合理安排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家里由家长来督促,假期结束后由学生带回上交,最后学校或者教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和鼓励。
二、家庭劳动教育重在养育
家庭是孩子生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在家里首先要勤劳,在劳动中带领孩子一起动手动脑,同时也给孩子上了生命的一课。
2.1提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认可
学校想要开展劳动教育课顺利,还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学校可以对家长展开关于劳动的调查问卷,询问家长对自己孩子参与劳动的看法,或者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态度,家长自己的孩子会做哪些劳动……调查结果出乎意料,大多数家长出于心疼自己孩子并不同意学生参加劳动,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学习才是最主要的任务,做劳动只会耽误时间,做家务就是家长的事就好……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需要做家长的思想观念,让家长明白学习和劳动是不能分开的,这之间并不矛盾,劳逸结合就是说劳动也算是学习之后的放松,是一种良好的休息,劳动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到很多生活技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
2.2引导家长对学生加强家庭劳动
结合小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学校教师可以和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微信班集体或者家访等方式检查学生在家的劳动情况,家长还可以借着一些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学会做家务,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比如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给爸妈洗洗脚、给爷爷奶奶锤锤肩膀、腿、或者胳膊,还可以在串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中,帮助妈妈准备年货,或者制作小礼物送给亲人等。家长在家庭中要起到带头的作用,以身作则去影响孩子的行为,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感情。
三、社会劳动教育重在培育
习近平主席也曾说要想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要在学生中传扬劳动精神,教导学生勤劳动,知道劳动最光荣、最崇高,劳动是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还可以有智慧、有创造性的劳动。国家可以资助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可以有蔬菜基地、水果园子,让学生体验耕作的辛苦,体会农民伯伯挖土、耕田、栽种、拔草的劳作过程,又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劳动付出收获果实的喜悦之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让学生跟着老人学习穿针引线,然后制作一些小玩意,学生们之间互帮互助。还可以帮助养老院清洁人员捡垃圾、清理卫生,定期检查道路卫生环境,帮助社区的群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想学校开展劳动课程顺利,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学校和家庭,是小学生常生活的场所,坚持不断展开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以及家庭劳动教育,就可以培养出拥有德智体美劳的学生。
【参考文献】[1]王丽英.新时代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发路径探索[J].新智慧,2020(36):23-24.
[2]张荣晋.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原因,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观察,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