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刘爱晖
[导读] 我国是一个十分热爱和平的国家,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点,并且这样的基本观念也不断被其他国家的人所认同。
        刘爱晖
        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老鹰小学6413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十分热爱和平的国家,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点,并且这样的基本观念也不断被其他国家的人所认同。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语文教育,因为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起着很大作用,并且语文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传播国际关系的理解,从而更加全面的培养我国的小学生,让学生能够热爱和平,了解国与国之间的相处。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 ?国际理解教育 ? ?渗透方法
        随着全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也逐渐开始对小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以此来更好的培养我国的下一代。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小学生可以学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这种交往观念不仅可以用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也是可以用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国家理解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成长。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教育的号召,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增加学生对其他事物的了解,在如此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呢?
一、增强维护世界和平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并且在国际上也十分的主张和平,特别是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在小学语文中小学生也需要学习许多有关和平的课文,例如《和平鸽》描述的是白色的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获得很多国家的喜爱,在战争中不仅会对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国家的人民带来的打击也是沉重的,因此,我们要热爱和平,为了能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以前过往战争的录像或者电影给学生观看,让小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战争的残酷性,从而教导学生要正确的看待国际关系,最大程度上能保证我们的和平年代能够更加的久远。另外,为了让教师自己能了解学生对于战争的看法,教师可以设立这样一个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讲对战争的认识和战争带来的危害,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学生,而且学生们也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笔者这样建议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战争可能给人们所带来的苦难,我们是没有办法切实去体会到的,不过我们可以借鉴前人们的经验,从而坚决的抵制战争,要热爱和平。在小学语文很多课文都描写了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它会使得人们家破人亡,有些人的家被炸弹炸毁,导致无家可归,并且国家的发展会停滞不前,这些灾难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不过,由于课本上的材料是有限的,教师要想让学生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上课前在网络上搜寻有关战争的图片、视频和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但是教师要先做好预习工作,这样才能更顺利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就单教师个体来说,对战争的了解又有多少呢?笔者通过上网查询离我们较近的战争,是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还有惊动世界的塔利班袭击世贸大楼的911事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协调各国之间的关系,许多国家之间也发起了很多联盟组织,以此来维护世界的秩序,最好的例子就是联合国组织。
二、感受异国他乡的不同文化和习俗
  每个国家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岁月,在长远的发展中,也不断产生和保留了各国特有的文化,我国也同样如此。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要以自己的民族而感到光荣,并且以此自豪。不过,随着全球化不断推动,我们也了解到了除我们国家以外的文化,对此,我们要用开发的眼光去看待它,其他国家文化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习和吸收,不好的地方我们也要不断警示自己,并且努力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弘扬我国文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的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以语文学科作为传播载体,以此来让学生既能学习到语文知识,也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学生们在阅读《司马光》这一内容时,阅读素材的文体是文言文,内容主要是讲述司马光的一件事例。并且我们可以很直接的看出,这篇文言文想要像学生介绍司马光,那么,教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司马光其他的事例,这样就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从而学到更多知识,并且总结出这个人的优点和难得的品质,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学生所学习的。还有国外有名的课文《比萨斜塔》,讲述的是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较重的物体会先着地是错误的,这能让学生知道,只有实验才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学生们也不能盲目的听信专家,要有自己的思维判断。
三、知识扩展,整合学科渗透理解教育
1知识扩展。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所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时,就愿意主动的投入阅读当中,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感受到被动阅读所带来的痛苦和煎熬,因为这是小学生自己选择的,也会更愿意长久的坚持下去。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喜爱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教学更好的进行下去。另外,教师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更加具有质量且高效,就要对学生的阅读读书进行合理的选择。在筛选阅读材料上面,教师要打开自己的视野,不能只看见国内作家所写的文章和书本,也可以多找些国外有名作家的经典著作,从而让学生能接收到更加多元的文化。
  例如,在小学时期学生所必读的基本书,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书中女主角对光明的渴望,我们正常人可能所看似平常的一切,对于特殊群体来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或者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这本书中,体现了男主的坚强和对战争的抵触,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外国的文化,而且还能了解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另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小王子》《鲁滨孙漂流记》等等,在这些国外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学习到许多不同的知识,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成长。
2学科整合。
  在将不同的元素融入进语文学科中时,教师要注意找到合适的切点,这样能使得课堂教学起来更加的流畅且自然,学生也能更好的接受,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较为特别的教学类型,与之有较高相似的就是语文这门学科,因此,教师要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此对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教学。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要开发自己的思想,能够接受与自己所理解不一样的思想文化,从而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广阔。
四、接受熏陶。
  阅读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他人的想法和经历的故事,从而在阅读中获得不一样感悟。要想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阅读过后的感悟也是十分重要的,感悟一般是学生在阅读过后的总结,这个读物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思考,这是学生获取进步的重要养料。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的开展分享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对自己有什么感触和给自己的思想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分享给同学们,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学科中融入进国际理解教育,首先得结合自己民族的文化,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接受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从中不断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常爱莲.探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2]胡华琴.探析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误区[J].华夏教师,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