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袁登兵
[导读] 小学美术课堂就是让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地方,而对于艺术来说,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的学习更为重要,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的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最后又回归于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美化生活。本文就对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袁登兵    泸州市叙永龙凤镇四坪村小学  四川  泸州  646400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就是让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地方,而对于艺术来说,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的学习更为重要,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的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最后又回归于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美化生活。本文就对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40-01

        引言:在教育目标中,美育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达到美育目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的完善小学美术的不足之处,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并且应用所学知识去美化城市,美化身边的事物。且美术是来源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小学美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是在从小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渐渐发展的,因此小学美术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对于小学美术只是流于形式,认为小学美术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教学理念就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感知。本文就针对小学美术的现状及应当如何改善做个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一、小学美术的现状
        (一)小学美术课堂形式化加剧
        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虽然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在整个大体制下短期是不能根治的。许多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都是参考考试分数的高低,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以分数论英雄”,美术课堂也就流于形式化。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30分钟都是留给学生模仿画画,小学生的自控意识不够强,教师布置的任务不够具体,就导致课堂无效性,这样的美术课堂不能够发挥其作用。甚至在遇到考试周的时候,美术课堂都得为语数外让步,就更加削弱了学生对美的期待。
        (二)美术课堂重理论轻实践
        小学美术更加强调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运用这些能力去美化事物。现如今的美术课堂更加偏向于基础理论知识而弱化了实践,一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基础,是学习这一门课程的敲门砖,但是小学美术的特殊性就觉得了这门课程应当多开设实践课时,让学生去多多的感受美的事物,用发现美的眼睛做出创造性的事物,这才是小学美术应当传输的价值观。
        (三)将美术课堂与生活分开
        现在的小学美术课堂没有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是运用教材中的素材展开讲述,这样的课堂是和学生有距离感的,学生不能够真正的理解美,更不要说创造美了。艺术源于生活,小学美术也是属于艺术中的一种,所以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也应当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在生活中取材,这样的小学美术课堂才是丰富多彩,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课堂。



        二、生活化视界下小学美术课堂应当采取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美术课堂应当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小学美术课堂不应该与生活实际分开,因为生活是美术最大的灵感。有许多的诗人或者艺术家在没有创作灵感的时候,都会选择游山玩水,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的时候寻找灵感,从而达到艺术创作。例如齐白石的许多山水画,就是在他游山玩水之间创造出来。只有深入生活中,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创造美。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局限的课堂,在校园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发现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然后将自己感知的美好创作在纸上,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符合素质教育下的美术课堂,才是真正促进学生成长的美术课堂。
        (二)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学生能够创造美的前提就是可以独自感受美,只有具备感知美,鉴赏美,才能创造美。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传播美的视频和图片,或者展示历代大家的美术成果,并且给学生讲述美术成果背后的故事,这样更够丰富作品,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去感受美,创造美。
        例如,小学美术在进行《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博物馆的展品,让能够学生近距离的感受这些作品的美,而不仅仅是书上冷冰冰的图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博物馆感受作品的壮丽,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而不是局限于课堂,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
        (三)在美术课堂中创造生活情境
        提高小学美术的有效性就需要将生活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在美术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生活气息,是贴近生活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的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并且有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美化生活。
        例如在学习水果绘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喜欢吃什么水果,或者可以互动猜谜底,让学生描述水果特征,这样的方式能加贴近生活化,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
        三、结束语
        小学美术是学生开启美的享受的开端,是为以后美好生活打下基础的课程,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能力很重要。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想法,认为美术就是让学生模仿画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只会扼杀学生对于美的想法,认为创作也是向数学公式一样可以死记硬背,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完全局限在一个框架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在小学美术课堂之中创作生活情境,或者让学生直接感受校园的自然风光,从而创造出含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有效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艳艳.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求知导刊,2020(38):85-86.
[2]李春燕.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8):93-94.
[3]刘根选.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238.
[4]李菲菲,焦淑华,郭丽丽,赵新财,王新娟. 关于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社会科学(六)[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