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   作者:叶莉莎
[导读] 教师语言修养在教学中是重中之重。小学科学因学科特殊性,更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语言驾驭功底。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做到严谨而简洁,其次要兼顾语言的艺术性,以生动幽默的风格和抑扬顿挫的节奏让学生快乐学习。最后,教师不能忽视语言的激励性,以得体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信心。

叶莉莎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  浙江  浦江  322200
【摘要】教师语言修养在教学中是重中之重。小学科学因学科特殊性,更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语言驾驭功底。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做到严谨而简洁,其次要兼顾语言的艺术性,以生动幽默的风格和抑扬顿挫的节奏让学生快乐学习。最后,教师不能忽视语言的激励性,以得体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信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3-011-01

        引言:科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一方面受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程度影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受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只有先做好后者,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形成正向激励。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衡量指标有教学语言的运用、课程结构的编排、课堂纪律的维持等。众多指标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教学语言的合理准确运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但不论教学方法千变万化,课堂讲解仍然是首要的无可替代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仍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因其学科特殊性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需要教师仔细推敲把握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激励性。
        一、科学的语言
        (1)准确严谨性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在缺乏足够知识和经验储备下,这门课算是学生认知自然世界第一把钥匙,如果教师课程讲解语言水平低,学生将很难理清一些基本科学概念,这第一把钥匙没有运用好发挥应有效果,后面想要叩开科学世界大门深入探究将难上加难。
        科学讲究求真求实,因而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思维,教师必须做到语言具备学术与专业性,即要满足观点鲜明、措辞得当、描述准确、逻辑清晰这几个条件。否则学生将难以领会概念内涵,甚至留下错误印象。例如,描述昆虫时教师得说昆虫具有“口器”,不能简单随意地说昆虫有“嘴巴”。教师可以用“嘴巴”解释“口器”,但不能用“嘴巴”替代“口器”,否则学生将把“嘴巴”与“口器”混为一谈。
        (2)精炼简洁性
        科学语言不像文学需要那么多修饰,最忌讳拖泥带水、啰啰嗦嗦。科学语言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句直击要害。课堂时间有限,如果废话连篇将压缩有效教学时间降低效率,同时单调的语言也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厌倦感。



        当然要求教师言简意赅不是要教师少讲解少说话,是要用干净利落的语言突出重点,不能总把“这个”、“那么”、“是嘛”等无意义的语气词挂在嘴边。例如在提问学生如何观察蘑菇时,学生会七嘴八舌回答用放大镜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教师不能简单复述学生答案,此时就要给学生做榜样,用精炼简洁的语言整合概括学生答案:通过工具和利用自身感官两种途径来观察。
        二、艺术的语言
        (1)生动幽默的风格
        人们往往对科学有严肃刻板的印象,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摈弃对科学的偏见。
        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仅展现了教师的智慧,更体现了其自信的精神状态,无疑也会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无论遇到什么科学问题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比如在讲解树木年轮时,教师可以将年轮比作树木的肥胖纹,每一年大树都要长胖,形象生动的比喻能加深学生印象。
        (2)抑扬顿挫的节奏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一直保持舒缓或紧张的节奏,要讲究张弛有度。以抑扬顿挫的节奏使得课堂有起伏有声色。否则一种步调会让学生无聊厌倦或者完全跟不上。比如在讲到重点关键问题时,不能急急忙忙,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得出结论后,可以放缓语调,让语气欢快些,让学生体会解出问题的喜悦,略作停顿也给学生以机会自主回顾归纳记忆,最后总结时,要用一种铿锵有力坚定的语气和升高的语调加深学生印象。依据学生情绪,在讲解适当时机,教师可以配合相应表情和手势动作,调动学生多感官互动。富有节奏感的讲解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美感,也能提高教师语言驾驭能力。
        三、激励的语言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多维互动的场域。对于学生每一次回答教师都应有及时准确的回应。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要想更好激励学生,不能仅仅简单夸赞学生“你答对了”或“你真棒”,要具体告诉学生他的回答好在哪里,是表达清晰还是观察角度独到等等,甚至可以进一步向他提出改善建议。否则笼统的称赞可能会让学生变得骄傲自满。对于学生错误地回答,不能一味批评否定,要肯定他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并指出他做得好的部分和错在哪里。要让学生重拾信心,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可以和学生一起梳理解题思路,帮助他发现思路上的缺陷以便日后改进,甚至要求其他学生也参与这一回顾过程,在梳理思路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和教师不一样的想法,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突破固有思维桎梏努力探索,以挖掘学生潜力。
        总结: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提高是教师教学素养提高的重中之重。小学科学是小学生接触科学大门的第一步,更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语言驾驭功底。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做到严谨而简洁,其次要兼顾语言的艺术性,以生动幽默的风格和抑扬顿挫的节奏让学生快乐学习。最后,教师不能忽视语言的激励性,以得体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信心。
参考文献
[1]冯祖辉, 都广琴. 谈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J]. 中国科技博览, 2018, (25)
[2]于芳.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J]. 读与写(教师), 2020(5):0159-0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