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王守菊
[导读] 在过往的作文教学中常会出现刻板、功利的现象,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按照范文的模板,或者模仿课本,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当今的小学语文作支课堂较以往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作文生活化教学成为了作文创作的最新要求。这要求小学生的作文中要体现其生活的元素,使其说、写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和探索,并将些生活的小细节记录下来,

王守菊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  445000
【摘要】在过往的作文教学中常会出现刻板、功利的现象,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按照范文的模板,或者模仿课本,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当今的小学语文作支课堂较以往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作文生活化教学成为了作文创作的最新要求。这要求小学生的作文中要体现其生活的元素,使其说、写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和探索,并将些生活的小细节记录下来,作为自己日后的写作素材。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08-0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这么描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确,生活就像一个大熔炉,铸造了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丰富着每一个人的人生。可以说,世界上一切精神的东西,无一不是来自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我们教小学生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话表我情”,只要能用文字乐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如实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然而,打开一些所谓的优秀作文选,浏览其中的一些作文,心中不免有些郁闷:这些优秀作文,篇幅长,立意新,主题深,老气横秋,充盈着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的构思。这是儿童习作吗?分明是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再翻翻我们的学生作文本,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少创意和个性,从中感受不到儿童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和活泼烂漫的天性。我们情不自禁地要问一句:为什么如此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学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漠然、呆板呢?
        郭沫若也讲过,习作就要“写尔所知”。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结构、语言水平,对小学生习作统得过死,提出过高、过难、过急的要求,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小学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精神生活,让作文的过程成为真实的、快乐的、自由的生命之旅。
        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材料
        若要学生写好一篇作品,就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的材料。随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教育原则逐渐落实,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观念,正是这些细小的生活琐事、壮丽的山山水水以及醇厚的风土人情等,都是以生活为材料的作文的原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需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并善于利用课堂中的一些“事件”进行深度的发挥,让学生根据这些事件进行联想、想象,进面创作。
        比如,某一位学生这节语文课迟到了,脸带笑意、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教师就可以让其他学生猜想其迟到的原因,并对此过程进行描写和即兴创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现察教室内摆放的植物。引導学生学会从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并让学生将其观察到的描绘出来。在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也便于学生在作文创作中的表达。在这样的作文课堂之上,学生往往会十分具有活力和积极性,也更容易接受这一学科的内容。
        二、真实作文,开启心灵之窗
        好文章有若干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然而,当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
        1.倡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就是言语的文本表现,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情,才能让儿童说真话、表真情。儿童感悟世界,总是与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和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让他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说“诚实的自己的话,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2.倡导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写作基础。
        三、快乐作文,体验成功喜悦
        要使写作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体验。而学生的写作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感到“如骨鲠喉,不吐不快”。
        1.多一些趣味。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不会为写作而苦恼了。教师要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并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活动。如组织游戏、做实验、外出郊游、为画配话、搭积木编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和写作热情,还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多一些赞赏。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段,教师都要毫不吝啬地去赞赏,以此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儿童涉世不深,社会文化水平不高,可能会在表达中出现一些幼稚可笑的话语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蹲下来”,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身边事物、思考问题,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另外还应引导学生之间开展“阳光评价”,学会欣赏同伴的好文章,学会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去鼓励同伴,让学生在互相赞赏中享受成功作文的惊喜与乐趣。
        四、自由作文,放飞孩子的灵性
        1.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民主宽松的习作环境,开放自主的习作内容,平等愉悦、充满人文气息的习作气氛,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起作文的情绪。而学生习作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表达的潜能、创造力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如有一次组织学生玩吹泡泡游戏,老师说:“盆子里有肥皂水,现在请大家来吹泡泡,看谁吹得大,看谁吹得多。”学生无拘无束地玩,自由自在地说,良好的氛围形成了。接着教师引导:“泡泡像什么?”学生浮想联翩:“像气球”,“像葡萄”,“像飞船”……“要是你就是泡泡,可写些什么?”《泡泡飘游记》、《泡泡旅行记》、《顽皮的小泡泡》……每个学生笔下的“小泡泡”各具个性,都活动在各自的天地里。
        2.激发创意表达的勇气。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芦苇。”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作文条条框框的限制,将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不拘形式、不拘字数、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童情,反映童心,才显现智慧的闪光、创新的萌芽。”让我们为孩子们有创意的表达喝彩,久而久之,创新就能成为自觉行为,作文就成了学生纵横驰骋、放飞灵性的自由天地。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在大作文教学观的指引下,不断地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素材,拓展学生作文视野。作文教学应坚持与应试教育旗帜下死背范文、瞎编空话的作文训练作坚决的斗争,永远根植生活这片沃土生根、发芽、展示活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才能真正做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作文的改革目标和发展方向,并深层次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并主动改革,进而帮助学生的作文增加感情、增加光彩。
参考文献:
[1]周正举.对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7(33):53
[2]陈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作文教学新探[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10):49
[3]王梦萱.回归生活,点亮小学语文观察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9):1
[4]刘洁.来自生活,书写生活——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J].吉林教育,2017(3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