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的建构与应用----以高三一轮复习为例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彭航 杨建军
[导读] 2017版新课标将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模型与建模的需要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思维导图是建构模型与建模的重要形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将思维导图的建构与应用用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中,在课堂中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缓解教学中学生知识碎片化、知识混乱、综合思维能力较差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使教师的课堂,尤其是复习课达到真

彭航  杨建军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  611730
【摘要】2017版新课标将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模型与建模的需要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思维导图是建构模型与建模的重要形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将思维导图的建构与应用用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中,在课堂中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缓解教学中学生知识碎片化、知识混乱、综合思维能力较差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使教师的课堂,尤其是复习课达到真正复习知识、高效掌握的目的,继而使教师个人的素质、学生的自我总结归纳能力也得到提高。旨在提高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
【关键词】地理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  模型与建模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44-02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意义
        1、认真研读考纲,对考试内容做到胸中有数。
        《考试说明》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因此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可以全方位地了解高考命题的有关事项,对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对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做到胸中有数。研透考纲,再参照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便可分析出知识点考查的重现率。
        2、科学整合初、高中地理教材。
        在知识体系上,以高中地理为主线,摆脱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前后顺序的限制,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整合。初、高中地理教材,相互补充,避免简单重复将初、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合理处理初中与高中教材的关系,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关系,选修与必修的关系。
        3、制定科学、系统、合理的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要求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保证懂、会、准。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高考竞争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意义与建构
        1、新课标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每一届学生不同,每届的教学方法不同,2017版新课标将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高考评价体系的改变,高考地理考题也越来越重基础、考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跟不上学生和考试评价的变化,无论是学校还是一线老师都致力于改变传统感触良多。不断学习或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或课堂模式,诸如衡水中学模式、宜川模式、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等,花样百出,但因各方面原因效果不显,折腾了一线老师们的热情和努力,部分教师重回传统,然而地理学科已经不是以前的模板背了就如果就有收获的时代了,学科素养更加提上日程。如果回归到教授式教学,则机械、缺乏创造力,且失去了地理学科真正的内涵。单一、死气沉沉的地理课堂不仅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不符合当前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等要求的培养。所以“改变”依然是我校地理课堂面临的主题。特别是在高三阶段,新知识基本完成,一轮复习就是知识的复习和再现、梳理知识点、迁移知识、培养能力的阶段。理熟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熟练应用于作业和考题中,扩大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
        2、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伯赞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思维工具,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对思维导图进行了明确的概念界定,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可以应用到所有认知领域,尤其是记忆、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它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思维导图就像一片树叶的脉络或者一棵树的枝条,这就在自然界中重现了脑细胞形状。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从“思维”、“导”、“图”三方面来理解,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过程,可以将左脑的逻辑、顺序以及右脑的图像、空间、想象等各个因素调动起来,调动大脑思考;“导”即引导、引发、发散。“图”即图像式表达。综合来看,思维导图即是以绘画的方式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是一种以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为目的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是其两大核心功能;可视化和非线性是其两大核心特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3、利用思维导图模型与建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不仅要关习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 ,可以清晰地展现不同信息之间的关系。将多而复杂的地理知识用思维导展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加工整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从思维导图对高三地理复习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其对于地理复习起到的积极作用,以促进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复习中的实施运用。例如在复习地质作用部分时,学生根据自己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结合自身的情况做的思维导图。
        在地理复习中也有许多的答题模板,我们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将其图像化、形象化,帮助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例如描述某个区域地形地势特征: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典型用语:以× × 地形为主;②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空间排列方式;④海拔状况,重要地形剖面特征;⑤特殊地貌;⑥海岸线等。这是传统的知识点记忆,我们可以以“地形地势”为中心,根据自身情况发散思维,建立更完善的思维模型,达到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的分析,使学生的知识点更加明确,也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模型与建模的需要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思维导图是建构模型与建模的重要形式,是课堂中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可以缓解教学中学生知识碎片化、知识混乱、综合思维能力较差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旨在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
        4、正确认识思维导图的适用范围
        然而思维导图强调图像记和自由发散联想,对于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记忆,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思维导图的自由发散联想容易让学生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基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特性,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人文地理部分思维导图的作用能充分体现出来,自然地理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按照知识点来建模难度小一些,按区域建模相对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在多而散的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性记忆中的高效,进而愿意且能够自己针对某一区域设计思维导图,以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增强地理实践力。
        三、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1、课堂上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总结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尤其在让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在思维导图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能亲历、感悟知识联系和逻辑思考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需要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完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不仅如此,随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控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大幅提升,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提高应试得分。通过思维导图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了学生提取信息、组织知识、逻辑思维、关键词描述等各方面的能力,不仅对化学学科有帮助,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将隐性知识变显性,零散知识变系统,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在高考地理解题中,特别是复杂的难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规律理关系,突破思维局限,拓展答题方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    东尼•博赞(英)       化学工业出版社
(2)《脑力训练手册》        东尼•博赞(英)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3)“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辨析赵国庆中国电化教育
(4)《智育心理学》        皮连生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  R•M•加涅   W•W•韦杰   K•C•戈勒斯   J•M•凯勒  著     王小明    庞维国    陈保华  汪亚利  译
※注:本文是省级课题《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研究》[川教函〔2014〕446号]的推广成果,市级课题《学习进阶理论下的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水平提升研究》(CY2019Y56)的阶段性成果,郫都区区级微课题《基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建构与应用。》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