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
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中心幼儿园 563100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角色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和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幼儿认知世界、培养情感表现,推进社会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高度关注角色游戏,提供指导建议,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发展。本文就对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和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角色;游戏;问题
游戏是幼儿宝贵的教育资源,为幼儿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作为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之一,角色游戏非常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扮演的角色在行为和活动方式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幼儿需要用模仿的方式将角色的言谈举止和思维习惯等再现出来。为了完成整个游戏活动,幼儿不仅要学会融入集体之中,而且还需要学会克制自身行为,遵守游戏规则,这能够对儿童的意志进行锻炼。总体来说,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应做好角色游戏的开展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1、幼儿角色游戏的作用
(1)角色游戏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角色游戏的以人代人、以物代物和对游戏情景的假象都是使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体现。(2)角色游戏还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使幼儿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出现在游戏中,并以这种身份进行交往,这种以特定的社会角色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进行的交往就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角色游戏能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体验着他人的感受,学会了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从自我中心解放出来。(3)角色游戏能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在游戏中,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时,要围绕所扮演的角色反映一定的生活情景,并要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和同伴交流,这一过程能够巩固幼儿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4)角色游戏能发展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角色游戏是一种需要交往的情景活动,这种情景就要求幼儿在进入游戏情景之前,制定游戏规则,规定角色与情景,幼儿不可能在一个没有规则的游戏情景中活动,在扮演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逐渐理解角色的社会规范与社会期望,努力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去行动。
2、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角色游戏本质的理解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幼儿教师为专科生,而且还有很多教师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因此在学前教育相关知识储备方面并不充足,对于角色游戏的概念和价值并没有足够清晰和深入的认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角色游戏的认识都存在偏差,很多教师甚至混淆了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这两个概念。由于教师没有准确的认识到角色游戏的本质,因此在进行游戏的指导时经常出现不恰当的行为,从而影响到角色游戏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
2.2角色游戏开展的空间及时间不足
很多幼儿园角色区的面积并不大,只能够容纳比较少的幼儿,这对幼儿的活动范围造成了限制,而且一些班级还会占用角色区场地,更加剧了角色区场地不足。空间不足以及使用的不合理会对角色游戏的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影响到幼儿的游戏体验,甚至给幼儿的游戏活动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时间方面,角色游戏开展的时间并不充足,开展的频率比较低。很多幼儿园不会每天都开展幼儿活动,而且由于在时间的规划上存在不科学的问题,导致角色游戏的时间被进一步被压缩,很多时候幼儿还没有融入到角色游戏的情景中,游戏时间就结束了,导致幼儿很难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
2.3角色游戏的主题和材料贫乏
在一些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区内配置的都是形象逼真的模型玩具,可供幼儿拿在手里玩和操作的玩具和材料从数量到种类都很少,尤其缺乏可供幼儿用作象征物的非结构性材料。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中班的一个小女孩正在扮演妈妈做饭,可“娃娃家”的锅太小,蔬菜和鸡腿太大,用起来很不方便,她看了看四周,把模型蔬菜和鸡腿都倒掉,跑到美工区抓了一把珠子,然后又高兴地做起了饭。如果教师看到这种情况,一般会马上制止并对幼儿进行说教。但是,幼儿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教师所提供的游戏材料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完全逼真的成品玩具并不能为幼儿游戏提供充分的支持。如果我们把这些模型换成可供幼儿操作的积木和橡皮泥,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角色游戏区的玩具或游戏材料还经常出现长期不更新的情况。幼儿的游戏需要来自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支持,幼儿开展游戏很容易受到材料本身所预示的固定功能的限制。玩具或游戏材料的长期不变,容易导致幼儿兴趣的减低。材料的长期不变导致游戏主题的单一。
3、幼儿角色游戏教学提升建议
3.1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一是要提高对角色游戏的认识,教师应加强对角色游戏价值的认同感,将它充分融入到教育中去。角色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思维、创造力方面,此外还有助于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培养,最终建立好的同伴关系。二是要提高对幼儿发展特点的认识,在对角色游戏正确认识的同时,有必要对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应该在不同的幼儿面前,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游戏指导。同时也要注重游戏中幼儿的个别指导。三是树立以幼儿为主的游戏观。游戏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指把游戏交给幼儿自己去玩,教师便可以袖手旁观了,而是指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即关注幼儿、围绕幼儿、提供利于幼儿发展的指导。
3.2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材料
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在自觉行动的基础上发展为具体形象,并向着抽象、概括化过渡。幼儿初期的游戏离不开实物和玩具的帮助,有了主题玩具、游戏材料,就激发了幼儿玩游戏的动机与欲望。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知识经验范围和游戏的需要,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材料。如准备大型积木、插塑等幼儿喜欢的建筑材料,可供他们搭成各种房屋、门窗、小床、椅子等。可提供一些半成品,如大小不同的泡沫球、毛线粒、彩色毛线包裹的铝丝、橡皮泥、面团等,幼儿游戏时,会自己动手用材料做成美丽的小鸟、蝴蝶等;玩小吃部游戏时,又能用面团搓、压成馒头、包子、水饺、卷心菜。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物品,如雪糕棒、小木片、果奶瓶、音乐盒、易拉罐、各种包装盒等,因为在孩子们眼中,这些废旧物品都是无价之宝,他们可以作为很多游戏中的替代品,尽情地表达他们游戏中的生活。此外,教师应给幼儿充足的、可以自由扮演角色的游戏时间,还要充分利用各个活动场地,如活动室、走廊、楼梯、拐角等处,能让多个游戏同时进行。
3.3教师参与角色游戏,及时进行间接指导
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积极融入幼儿活动,才能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所以教师要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与幼儿站在同一高度,成为幼儿的伙伴与朋友。同时,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与幼儿参与学习和讨论,尊重幼儿提出的意见,并做好观察和指导工作。一方面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需求和心理动向,从而为幼儿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暗示和启发,并且不断丰富游戏内容,活跃游戏情节,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角色游戏扮演是科学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又符合幼儿实际情况,但是教师要深刻掌握游戏的流程,认识游戏角色的重要性,在游戏中提高指导的时效性,使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不断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15.
[2]张春华.大班幼儿主题背景下角色游戏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2(4):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