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佳纹 游佳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锦绣幼儿园
【摘 要】体育活动是专门锻炼幼儿身体素质、动作技能最主要的户外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安全第一”的要求下,体育活动的开展显得有些“畏手畏脚”。本文从教师、幼儿、管理三个层面梳理体育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寻找解决策略,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师层面的应对策略有:体育活动前细致准备、体育活动中加强监管、体育活动结束后及时反思总结;管理层面的对应策略有:完善幼儿园体育活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促进体育活动专业化、多形式加强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安全隐患;策略
一、问题的来源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体育活动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以至于教师师组织活动易出现“高控”来防止幼儿混乱,采用限制体育活动范围、降低活动难度、保量不保质等“错举”来规避幼儿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显然,这样做不仅使体育活动达不到锻炼效果,更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对策略,对减少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幼儿园日常体育活动中的常见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一)幼儿方面
1.身心发育不成熟,幼儿阶段好奇心较重,缺乏纪律性和约束力,不遵守活动规则。
2.安全意识薄弱,辨别隐患意识差,面临突发情况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3.“大班为户外体育活动安全事故高发班级,小班次之”[ 陶金玲,许映建,著.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119-124
],大班幼儿活动量、活动范围较中小班更大,所以事故发生率最高。小班幼儿年龄偏小,身体娇嫩,在体育活动中易受伤。
(二)教师方面
1.体育活动设计不合理,准备不充分
若活动时间分配、活动量安排不合理,班级教师分工不明确,很容易导致活动秩序混乱,而“户外体育活动环节最易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活动秩序混乱,其次是缺乏教师监管和活动器械不安全,再次是幼儿衣着不当”[ 陶金玲,许映建,著.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119-124]。
2.体育活动组织能力较弱
若教师体育活动组织能力较弱,对于体育技能了解的不全面,不透彻,对活动规则讲解不清楚、对幼儿示范不规范,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匹配等,均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女教师精力较男教师稍差
在幼儿园中,班级教师基本都是女教师,相比于男教师而言,体力较差,在组织体育活动中的精力消耗过快,很容易体力不支,教师自身疲劳易造成幼儿安全管理的疏忽。
(三)管理层面
1.幼儿园体育活动相关的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安全检查与整改落实不到位。
2.对特异性体制或特殊疾病的学生重视不够,没有对特殊幼儿进行专案管理,设置特殊儿童的专门体格锻炼计划。
三、体育活动中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一)幼儿层面
每天坚持安全“五分钟”教育,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辨析基本的安全隐患,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师层面
1.体育活动前细致准备
(1)活动设计要合理:设计活动量适宜的体育活动,特别是特殊儿童的锻炼要求,做好特殊儿童的专案管理。
(2)人员分工要明确:体育活动前教师与保育员需熟知活动流程与注意事项。
(3)户外场地先检查:在准备器械时检查场地安全情况,合理利用户外体育活动场地,保证幼儿有足够的、安全的活动空间。
(4)体育器械需备足: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保证足够的体育活动材料:小型器械人均一套、较大型器械每小组一套。
(5)经验准备有铺垫: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上逐步引入新的体育技能的学习。
(6)幼儿衣着需检查,检查幼儿服装是否宽松,鞋带是否系好,连帽衫的抽绳要扎起来以免幼儿被勒住。
2.体育活动中加强监管
(1)控制好活动中幼儿的运动量,注意动静交替,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防止突然运动或剧烈运动造成的拉伤、扭伤或身体不适等。
(2)减少过多的示范、讲解,灵活控制活动进度。根据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比如增加分组,减少幼儿消极等待。
(3)活动中随时观察幼儿的动作及行为(面色、呼吸、出汗、动作的协调性等),准确判断练习大小、运动量强弱及安全隐患,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4)建立适宜的运动活动常规,督促幼儿遵守。
3.体育活动结束后及时反思总结
(1)每次户外体育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点人数,总结反思本次活动情况,如幼儿的表现情况、动作技能的学习情况等。
(2)活动后做好放松整理工作,培养幼儿收拾器械的习惯。
(三)管理层面
1.完善幼儿园体育活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1)幼儿园应为每位幼儿建立体质健康档案,班级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幼儿的身体状况,对特殊儿童实行专案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锻炼计划。
(2)坚持执行行政人员每天一巡查、安全小组成员每月一次安全排查的检查制度,及时落实隐患整改。
(3)实行定人定责、定岗定责的幼儿体育活动制度化管理模式。
2.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促进体育活动专业化
(1)定期组织班级教师、体能老师参加专业的体育培训,以增强教师的体育素养,促使体育活动专业化与规范化。
(2)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和工作责任心。
(3)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安全、保健培训,要求每位教师掌握突发事故处理方法、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教师安全管理能力。
3.多形式加强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1)将“幼儿体育锻炼中的安全教育知识”纳入每学期全园的安全课程安排中。落实安全课程进入课堂。
(2)制作安全提示牌,可挂在班级门口处,每次体育活动前可以提醒幼儿运动相关的注意事项,如《运动安全我知道》:①垫汗巾,检查衣物鞋子;②有序排队,一个跟着一个走;③运动前热身。④不做危险动作。此外,户外器械收放处除了贴上各器械的标识,还可以用图加文的形式,配上每种器械使用的“安全小提示”,如篮球——小心砸到别人;自行车——小心碰撞……
(3)制作安全视频,结合本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请幼儿当主演,用情景演示的方式录制体育运动中的安全视频,利用同伴效应加深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作为户外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位教育者都该思考如何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良好的运动环境,让幼儿园内的体育活动不仅“保量”更要“保质”,让孩子能在阳光下自由奔跑、跳跃、嬉戏,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的花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
[2]石作政,许炳龙.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规避研究——基于园方责任视角[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2.
[3]彭盛斌.幼儿体育运动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94.
[4]陶金玲,许映建,著.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