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中体味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徐杭红
[导读] 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是同步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结合教材特点,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将数学教学落到实处。

徐杭红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 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是同步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结合教材特点,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将数学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北师大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01-01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关键的因素,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演进方向与效率高低,因此教师如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得到数学能力的进步或发展,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实例,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合理安排课堂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做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形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善于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将其引入课堂,因地制宜,有意识地把问题带给学生,引起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相关思考。一方面,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可以用作参考,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隐性问题,潜移默化地将小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海洋。例如,教师在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关于“方位”课程的学习时,可以开门见山的提问“想学好这节课的同学请举起你们的右手”,引出了这节课的“左”“右”方位,教师可以通过对举手相反的同学进行纠正,或是让同学利用身边的铅笔等文具进行位置摆放,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方位知识的理解,一步一步合理选取教学素材,以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和研究。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以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课程为例,在上课开始,教师先折艘纸船,对学生提出与课程相关的提问,通过对折纸图的分析,引出“轴对称”相关概念,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
        2.针对教材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目前,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因其内容生活化、形式美观、注重创新、关注素质教育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地小学[2]。教师应针对该教材的特点,提高自身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达到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具体来说,一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制定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的章节做课件时,教师可在课件中采用一些生动的实物图片,如用圆柱形的板凳、足球、魔方等图片,帮助小学生认识圆柱形、球形以及正方体等,帮助他们由抽象概念转换为形象思维,使教学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展开。教师在课件中还可穿插一些声音音效,如利用掌声来鼓励答对问题的学生。但应该注意,课件的色彩和声音不能过于花哨,避免其喧宾夺主。


二是在课堂上,教师应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一些知识难点以动态模拟的方式,使数学难题化难为简,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北师大版第三册第89页,有这么一个练习(如图1),教师可将此题扫描或重新输入到PPT课件,在讲解时,教师应巧妙用PPT里面的红色闪速的线条,向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和技巧,加以突出重点,清楚明了且教学效果良好。三是教师应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数学知识竞赛等,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将竞赛内容以放大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竞赛内容,教师对先完成题目的小组进行鼓励和褒奖,不仅省去活动中教师板书和擦试的时间,并且通过这一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图1
        3.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引生活之源 活数学之水”,避免生搬硬套教材,将数学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神秘感和陌生感,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方面,教师要让小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北师大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涉及“统计”的相关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积极性,教师可引入一些数学史上经典、有趣又贴近的案例,让他们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意义和必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文化,让小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也为他们今后更加热爱数学做好铺垫。
        另一方面,教师也注重培养数学生活应用意识。数学是实用的技术或工具,“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小学生数学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而对于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来说,应用能力、问题解决是该教材的核心[3],如三年级第六册教材中第一单元中的子标题是“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等,体现出该教材更注重把握和关注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与概率”一章“可能性”为例,教师可适时利用教材,将生活中的抛硬币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发生,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的。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来合理安排课堂导入、针对教材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将数学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等教学优化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湘涛.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现代阅读,2012(7):235.
[2]沈琼婵.如何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特点进行多媒体教学[J].科教文汇,2010(6):116-117.
[3]史秀芳.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4):34-37.
[4]郑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8):8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