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王秋雯
[导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王秋雯   岑溪市波塘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076-01


        引言
        小学高年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初中學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初中的教学节奏,跟上课堂教学步伐。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设计生动的导入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对事物的认知依赖于外部的刺激,他们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在学科教学中,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将为学生今后所有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做好教学设计,也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体验。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从精心准备课前导入开始的。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课前导入的准备和设计环节入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的经验,用生动的方式展现导入环节,使学生在有趣和生动的导入环节内,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积极进入学习状态。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往往难以从自身出发进行课堂体验,而是过分依赖教师的引导,缺乏自主思考能力。所以,这里所提到的课堂主体地位必须是学生从自身出发,自主自觉去学习,而不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观改变。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但不能主观臆断安排学生的一切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时,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和兴趣。这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自觉地抓住对自身语文素养进行提高的机会。无论阅读还是写作表达,无论陌生字词的积累还是相关文章的联想,学生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强自身对语文知识的思考和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学生自身的基础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和能力,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语文知识方面的联想,激发其创新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主动获取知识[1]。



        三、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在进行《草原》一课的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主动与音乐教师或者美术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共同针对“草原”创新教学设计。例如,在语文课前,音乐教师可以提前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草原游牧民族的音乐,让他们对草原展开无限遐想;而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和临摹关于草原的名家作品,让他们对草原形成更深入的视觉认识,进而鼓励他们绘画草原。这便是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进行的新型教学改革——科学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和预习,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无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只有全面理解重难点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为对于整本语文教材而言,小学语文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往往更能加深自身的记忆和印象,更能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进行多方面阅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在品味语言魅力的同时,能够了解文本的特质以及作者的思想。语文课与音乐课、美术课合作的教学设计,应在学生没有阅读基础的情况下进行。当然,如果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这样则更能提高其语文学习的效率。
        四、注重有效的课外延伸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对于高学段的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引导学生做有效的课外延伸阅读,让学生接触课本中没有的阅读范本和素材,同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学科能力。进入高年级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逐渐增多,慢慢具备了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做延伸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课本中没有的素材和資源。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吸收与掌握丰富的知识及提升综合学科能力,良好达成语文课程教学的多元目标。
        教师首先可以从课本内容出发,当讲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或者题材时,可以灵活地组织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这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接触与了解更多优秀读物,丰富自身的阅读感受与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范本,在课外广泛接触各种阅读素材。这也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2]。
        要想充分达成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形成合适的教学思路,并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应端正学生的阅读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帮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结 语
        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转变之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开展有效的课外延伸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从尊重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开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带着新方法进入新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出发点有许多,教师可以从学生亦可以从自身出发,甚至可以在整个高年级推行,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华英.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对策的探究[J].学周刊,2017(10):137-138.
[2]赵玉玲.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拓展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9(32):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