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林志静
[导读]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林志静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小学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生;探究能力;必要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047-01

        当前,我国教育工作重心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逐渐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小学科学是学生首次接触科学世界、学习有关科学方面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进程。为进一步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诸多教育工作者正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从而提升相应教学效率。
        一、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在科学课堂上注重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对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让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科学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就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就要以探究为核心展开。与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相比较,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可以将教学中的重点培养设置为问题让小学生探究。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科学知识深入理解,而且还能扩展知识面。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科学的规律,逐渐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提高。探究学习方法的优点在于,对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都不会过于强调,而是让小学生具备独立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能力,积极发现问题,自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究所起到的是载体作用,让小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知识领悟力,还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小学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贴近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参加到课堂的活动中去。教师们在遇到一些和生活有关的知识时,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东西,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
        (二)合理安排教材,有选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每一门课程的开展都是以教材为主导的,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等活动中完成的。


科学探究过程有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并不是所有探究过程都要完成这七个要素,有时只有部分内容适合科学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
        (三)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注重科学实验中的科学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2.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
        3.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引导,始终以“拐杖”的姿态帮助学生,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制定可持续性的、易操作可执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徐娟娟.智能APP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21(06):91.
[2]滕俊玲.基于概念建构的小学科学阅读实践探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02):46-49.
[3]荣丹丹.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52.
[4]徐喜凤.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1(04):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