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李迎珍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李迎珍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因此,其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要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作文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下掌握知识,提高写作技能。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作文教学
        引言:生活化教学主要是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初中语文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确保作文内容具有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写作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 顾名思义, 就是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生活化教学可以确保学生在生活中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生活化教学与初中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确保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取素材,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由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多个方面,除了要确保学生学会观察之外,还要使其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学习能力。初中作文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点,许多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生活化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表达内容,能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真情实感,能使作文的表达更具有感染力。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这样就能写出好的作文,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写作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当学生搜集到好的素材后,可以及时记录,养成写随笔的习惯。艺术源于生活,好的作文内容同样不例外。因此,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作文中的应用。
        二、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1、侧重开展写作技能训练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会对写作技能训练较为看重,并在学生正式写作之前,传授相应的写作技巧。比如,为学生讲解各类修辞方法的应用,巧妙使用名人名言,为文章增光添彩。虽然这些写作技巧能够保证学生的文章更有特色和内涵,但却不能保证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真正提升。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一味模仿经典范文,或者过分关注修辞手法的应用,却没有考虑到文章中是否具备真情实感,是否表达有不完善之处,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写作思路与发散的思维,使得学生在写作中比较被动。虽然一些学生的作文中有大量的华丽辞藻,但是整篇文章却缺乏新意,给人以审美疲劳之感。
        2、学生缺乏端正的写作态度
        许多初中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并不能端正写作态度,对写作缺乏兴趣,不够专注,甚至不能保证卷面整洁。部分学生对写作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不能充分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没有积极开展训练,导致其写作能力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抱怨,认为自己缺乏写作能力,在日常学习中不能主动学习先进的写作经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注重观察生活,写作素材较为匮乏。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写作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但却因此而产生依赖性,导致其作文内容缺乏真情实感,千篇一律。
        3、对学生的写作缺乏正确引导
        虽然教师重视初中作文教学,但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错误的认识。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作文要有独特的立意与视角,由于初中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成熟的心理,加之生活环境比较单一,因此,很难保证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具备较高的立意。

许多学生认为,只有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才能算是成功的作文,却忽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甚至认为生活中的细碎小事可有可无,也不应在写作中得到进一步体现。这种错误的思想会导致学生很难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灵感,写作脱离实际,更不能保证作文内容打动其他读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融入生活化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要学会观察生活的细节,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周边环境,同时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述观察的内容和感受,运用自己的文字写下真实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使其能够就某一景点获得相应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透过现象看本质,细致入微地观察周边的人和事。
        2、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
        在开展初中作文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情境之中,通过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比如,在练习描写人物形象时,为了使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要避免简单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述,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相应的角色之中,对人物形象有更加立体的认识。在刻画人物时,学生的语言将会变得更加丰富,还能通过细节进一步完善人物的形象。
        3、灵活使用生活素材
        当学生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后,要合理利用素材,激发写作灵感,明确写作思路。确保学生灵活使用素材,从最初的仿写阶段到自我探索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写作。为了将生活素材顺利转化为写作灵感,教师可通过命题的方式使学生通过作文展示出生活化方式。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写作练习。当学生通过进一步练习后,就能对作文命题有明确的了解,在写作的过程中灵活使用各类素材,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要确保学生能够将真实的生活进行记录,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吸引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某件事情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将其转化成文字,融入真情实感。比如,学生通常会遇到记忆深刻的事情,此时可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进行记录。当学生回顾当时的事件时,可将随笔进行分享。教师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差异,加之初中学生的思想并不成熟,因此,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对作文学习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敢于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展示出一定的真实性,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撰写关于母爱的文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体验母亲的爱。由于学生所经历的事情不同,在撰写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以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使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出对母亲的爱。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将生活的细节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真实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束云.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2020(29):66.
        [2]陈翠岚.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7):75-76.
        [3]王涛.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用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1):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