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探讨课程标准制定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刘芳
[导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当前职业院校规格最高、覆盖最广、影响最大的赛事
        刘芳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西 416000)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当前职业院校规格最高、覆盖最广、影响最大的赛事,是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根据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相关要求,探讨职业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实践。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课程标准

        源起于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下简称比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1 届,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通过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幅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课堂生态逐步优化,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深化。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通过比赛得到很好的落地。
        深入解读2020年比赛方案,聚焦参赛作品材料有关要求,比赛需提交参赛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四样规范详实的文档材料以及3-4段课堂实录视频材料。本文立足于比赛方案,探讨职业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实践。
一、厘清教学逻辑顺序,重视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2020年比赛方案中明确指出:第一,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第二,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第三,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四,教学团队提交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规范制定。
        根据比赛方案中有关参赛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提交的详细说明,不难看出,教案是实用性教学文案;教学实施报告是对某教学专题的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厘清教学逻辑顺序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载体。依照上述教学逻辑顺序,让教有所依,应分四步:
        1.第一步,充分调研,对接产业行业,定位准确,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第二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岗位职业能力,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制定课程标准。
        3.第三步,根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多种要素进行具体筹划与安排,生成教案(教学设计)。
        4.第四步,依据教案(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团队应以备赛为契机,厘清教学逻辑顺序,充分认识到课程标准建设对于提高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

在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标对表,没有课程标准的,按要求制定规范详实的课程标准;有课程标准的,对标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更新完善课程标准,解决原标准中可能存在的脱离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脱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未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问题。
二、对标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描述等系列问题,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主要内容、实施建议及评价建议,体现该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基本要求,是规范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020年比赛方案指出:课程标准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规范制定,说明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
        教学团队在制定课程标准工作中,结合比赛方案相关规定及工作实际,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关联统一。比赛关注参赛作品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联性,关注教学实施与学生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必须依据专业人才培养中关于该课程的相关描述,如对接的岗位职业能力、开设学期、课时、课程定位、考核方式等。
        2.内容齐全。规范的课程标准应包含:课程名称与代码、课程性质、课程学习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课程学习要求与建议、课程教学资源、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3.编制流程科学严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规范制定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课程考核等各教学环节改革中具有统领作用。为保证课程标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课程标准的编制应遵循科学严谨的编制流程。编制流程具体包括编制启动、组建团队、开展调研、拟定初稿、组织论证、提交审核、审议批准、颁布施行及修订完善等环节。课程标准的编制应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与有序推进,避免各自为阵、随意编写、粗制滥造、编而不用、用而不评,造成课程标准形同虚设与束之高阁等乱象。
三、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修订、调整和完善课程标准
        课程教学实施对标课程标准,教学团队要严格执行颁布施行的课程标准,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学校应定期对课程标准的执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颁布施行的课程标准并非一劳永逸与一层不变的。课程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因学情具体情况或其他特殊原因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时分配等方面有较大变动的,须由任课教师提出变动意见,并经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后执行。此外,还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及课程标准指导下施行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等,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能力本位、凸显科学性与时代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等要求,不断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调整和完善,确保课程标准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成长性,不断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学习者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发挥课程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指挥棒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洋,刘义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实施情况调研与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83-88.
[2]王扬南.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