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马海伟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马海伟
        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第三小学,山东 惠民 25170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更是很大的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有效发展。在此情况下,翻转课堂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堂也开始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的应用,转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本文就针对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展开探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导言:
随着新课改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其中比较明显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当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并且整个科目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性,并探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最后分析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1 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策略改革。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导学生各种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可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以便学生今后能够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在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教学知识、重难点解析、PPT等学习资料,然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对这些资料的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再针对学生反馈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将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先进学习工具和课堂有效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
        1.1 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学校教学中更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可以自主对各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也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锻炼学生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2 有利于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促进学生对各种新型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2 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关注点
信息化技术工具和信息化学习资源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但是高校信息化过程中的技术本身仅是手段而非目的,技术只能提供某种应用方式的可能性,而无法完全决定应用的最终效果。
        2.1 教学观念实质性的突破
翻转课堂的精髓在于改变教学模式,但它的成败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过程有两个阶段:一是知识传授的阶段,二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翻转课堂模式在于能否最终打破传统教学领域长期存在的积习。翻转课堂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是“推翻”,重在“转变”,转变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能否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并最终发展学生取决于是否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用自己的脑思考,以“学”定教。翻转课堂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诸要素促进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内化,真正提高学习效果。
        2.2 视频录制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素包括视觉效果、互动性、时间长短等。在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时,还应预先考虑如何能够调动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需要考虑视觉效果、主题要点、教学组织结构、互动策略等,从而构建内容最丰富、最实用的学习平台。
        2.3 学习协作小组的建立
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小组规模控制在5人以内。应强调动态的异质分组,让学习小组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确定小组编排时,考虑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3 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信息技术教师,在展开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工作时,应当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把握好课前设计、课中设计以及课后设计三个环节,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效果得到保障。
        3.1 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之课前设计
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一需要做好课前设计工作。因为课前设计通常决定了整个翻转模式教学的质量,这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前提存在。落实到具体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头脑中明确教学的实际目标,并且依据教学的实际目标、教学任务等,科学合理地开发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制作微课视频,将所教授的内容提前通过微课的形式,发布给生,使得生能够根据实际的任务目标展开自主学习。学生也可自己借助网络平台搜索到更多的学习资源,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而信息技术教学又可依据在线学习的平台,较为细致地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整个教学的内容,从而把握好教学的实际进度。
        3.2 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之课中设计
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中设计,主要是在课中设计的过程实现协助学习、答疑解惑,以及最后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生在课前的学习过程中,假如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就可将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进行学习,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小组之间的合作,以及科学适当的引导,协助生冲破信息技术学习中的难题。另外,在课中设计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有效地组织适当的课堂活动,生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出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或是独立思考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最后,将学生合作取得的成果在班级当中展开科学的展示,最终有效地评价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成果。
        3.3 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之课后设计
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除了注重课前以及课中的设计外,还要注重课后的设计工作,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后设计将会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落实到具体的设计工作中,教师应对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并展开全面的反思,从而使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翻转课堂课后的设计工作,教师可采用课后习题的方式,将课前、课中的信息知识进行有有效的汇集,这样学生也就可以通过完成习题,来达到知识的提炼与升华。这便是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设计的主要目的所在,因此应当对其重视。
        4 结语
综上可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要,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互联网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阳.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J].2020.
[2]朱畋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2020.
[3]巫柳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J].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