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慧
安徽省亳州学院实验小学 2368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教师不会再过度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语文属于语言类科目,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现状,从而更好地借助阅读教学的优势,促使学生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下 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教学 设计思路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许多教育策略都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走出来,大多数课堂教学开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中的应用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丰富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学积累量和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低年级阶段学习到的基础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并与当前阅读课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思想相联系,从而形成基本的文学思维逻辑以及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师科学的规划和指导下,学生会逐渐扩大文学阅读的范围和深度,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文学素材和思想情感的积累。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使其形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语文学习品质。在学生不断进行教材课文阅读和课外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体验、了解不同的文化,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文化底蕴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与气质品质。
二、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来对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做一个细致全面的规划。同时,还要对教材进行熟读。为了达到熟读的程度,教师要在对大体内容进行通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脉络和上下文之间的结构,然后再精读全文,探寻文章的细节之处,总结文章主旨,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标注出教学内容的疑难点和关键点。最后再全面地熟读文章。紧接着,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另外,教学目标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紧紧围绕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而保证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略读文章,在大致了解课文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精读课文,标出其中的生僻词汇以及重点词汇,将文章的主旨内容凝练成一段概括性的文字并记录下来。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难以感受圆明园毁灭带来的重大影响,因此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背景资料,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讲解圆明园毁灭的背景知识。
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组织者还是促进者,所以教师需要将更好的教学指导提供给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上来看,通常情况下,难以正确理解抽象事物。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有的学生通过学习资料搜集到,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时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断观察,选择学校要求的教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教材中合作交流的素材深入挖掘出来。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角度上来看,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促使知识更加形象化,使得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三)引进生活元素,构建良好语文阅读环境
以五年级下册《白杨》阅读教学为例。文章授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感悟平凡生活事物所蕴含的内在品质”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生活元素的引入。在导课阶段,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柳树”“白杨”“松树”的对比图片,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白杨“高、直”的外形特点。在授课阶段,结合课文内容,展示“一排排高大白杨静立于广袤戈壁”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将白杨的外形特点与生长特点与“高大挺拔”“坚韧”“不畏环境艰苦”等优秀品质建立联系。当学生逐渐掌握上述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展示“蜡烛”“红路灯”“铅笔”“香皂”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图片,并说道:“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根据之前学习的思想,你们能够发现它们身上有什么独特的品质吗?”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形式,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幅图片,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在讨论中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营造更为轻松和自由的课堂阅读环境,从而实现激发阅读兴趣,促进思维拓展的阅读教学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语文阅读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申世超.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J].试题与研究,2020(33):68-69.
[2]陈建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分析[J].家长,2020(33):146-147.
[3]连跃红.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