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障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依据及思路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庞荣荣
[导读] 盲校体育是培养视力障碍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促进视力障碍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质增强的重要手段。
        庞荣荣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盲校体育是培养视力障碍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促进视力障碍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质增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视障学生感知、心理及运动特点,从盲校体育的任务、内容、方法、活动途径和基本要求几个方面分析了视障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依据及思路,以求为盲校体育教师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视力障碍学生;体育课程;特点
        视力障碍学生是指视觉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视觉敏锐度低或视野受损,以致无法达到正常视力,因而影响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学龄阶段的个体。在倡导全民健身,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大环境下,贯彻党中央“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培养视障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增进其运动能力,满足视障学生的特殊体育需要,也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对视障学生感知、心理、运动特点的分析与讨论,对视障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思路进行研究。
        一:视障学生特点分析
        同明眼人一样,视障人士同样也需要被社会接受和尊重,也有学习的需求,视力障碍只是一个个体许多特征的一个方面,对一个人的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尤其在现在“全纳教育”、“适应教育”等新思想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视障学生运动的适应性问题。一般来说,视力残疾指的是个体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3,这也意味着正常人获得信息80%以上的感觉器官几乎失灵,其感知通道主要依靠听觉、触觉、剩余视力、嗅觉等。正因为这样,视障学生有着不同于明眼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特征,其在感知、心理、运动方面的发展也较为迟滞。
        1.视障学生感知特点
        一般来说,视力的残疾与低智商没有必然联系,只是由于视觉缺陷造成了人直接感知事物能力的缺失,但这并不等于其失去了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只是由于感性经验的贫乏限制了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由于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周围环境的东西,认识外界事物主要依靠视觉以外的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渠道较少,缺乏视觉表象,因此情感、意志、性格的发展受到压抑,认知活动能力相对较差。
        2.视障学生心理特点
        由于受到视觉缺陷的影响,加之不能够得到及时和正确的补偿,视障学生的心理发展可能会表现出一种暂时性的落后,比如视障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相对较差,缺乏主动性,常表现出一种孤独离群的倾向。同时,由于视觉限制阻碍了视障学生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表现为视障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缺乏肯定性,经常把自己放在依赖别人的位置上。


        3.视障学生运动特点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但视障儿童由于视力残疾的限制,造成其不敢多动,也害怕运动。长期的活动范围的狭小以及活动量的不足,导致视力障碍学生身体发育普遍低于一般的同龄儿童,体质较差,很多视障学生还养成了低头耸肩、摇头晃脑、抖手、抠眼睛等不良的姿势和习惯。体育运动对于发展视力障碍学生的运动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纠正不良姿势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能促进其全面发展,补偿视力缺陷。
        二:视力障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依据及思路
        盲校体育的任务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发展定向与行走能力,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通过体育运动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友爱、勇于拼搏等良好的精神品质。
        盲校体育的内容是根据视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盲校体育的任务来确定的,一般性练习有体育基本知识、队列练习、跑步、跳跃、投掷类练习、体操类练习等。专门性练习有盲人门球、盲人足球、盲人乒乓球等球类练习、盲人柔道以及跳绳类练习。有些运动可以在改良的基础上给视障学生练习,例如在毽子上系上一根绳子,抓住绳子的另一端就可以用脚不停的踢;在象棋的棋子上作好记号,在木制的棋盘上刻上凹进去的线条,就可以开展下棋活动。运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供体育教师和学生选择。
        盲校体育课上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纠正的动作直观演示和言语说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于视力障碍学生不能很好地通过眼睛直观性的模仿和学习,所以教师所做的示范动作要让学生触摸后再模仿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各项体育动作,并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玩,玩中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视障学生的运动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帮助他们纠正不良姿势,保持正常的身体形态。
        盲校体育的活动途径主要有体育课、早操和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和体育竞赛等。盲校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助力视力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
        盲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要确保运动中的安全,教学前应先检查场地是否平坦;检查体育器材是否完好,防患于未然,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然后在教学中要教会视力残疾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功能补偿视力缺陷,根据学生的致盲原因、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安排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
        综上,在视障学生的体育教学安排中,传授知识与缺陷补偿是相互结合的,要根据视障学生的认知与运动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特殊的评价方式,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形成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张志刚. 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李立华. 盲校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