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光宇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可以让学生丰富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确保教学活动基于核心素养展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灵活掌握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历史思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鉴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就目前情况来看,初中历史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不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依旧秉持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继续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这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没有将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逐渐感到疲惫和无趣,原本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也变得不受学生喜欢。这就会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很难调动起来,长期以往会形成学生不愿意听课、教学效率变低等情况,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对历史教学没有太高的重视
部分学校在安排课程上,将语文、数学、外语设置为主要课程,其余需要考试的课程设置为副科,安排课程时一周也只安排三四节课,这些都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也正因为不是很重视历史教学,才导致教师也逐渐降低对历史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最后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的学习。
3、对新课标要求没有理解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需要将学生当作主体,并将主体地位凸显出来。部分教师对这点要求的理解有偏差,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就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解下,他们在介绍知识背景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学习历史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解答,这样的教学会让教师忘记自身的定位。其实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身份,需要起到引导作用。并不是让教师在每一阶段学习中都让学生使用小组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去学习,而是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让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培养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程标准,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时空和历史事件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空观念,了解时空里的历史事件。
例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掌握解放区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组,让小组搜集和整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资料,对历史事件建立时间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史实发生的时间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且枯燥,导致学生不能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貌国夫人春游图”,展现出一个充满朝气、开放的时代情境,引出唐朝的繁荣盛世。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唐朝建立、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3、引导自主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教材中的历史史料,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以及史料实证的素养。
例如,在学习“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历史问题,全面了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过程。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探究,搜集并整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自主归纳总结反抗殖民统治战争的主要事迹,并且从历史事件中学习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4、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挖掘历史教材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让历史学习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这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敏感性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影片片段,并对教材中鸦片战争的背景进行介绍,拓展鸦片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怀。
三、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历史课堂实现效益最大化与最优化,老师不可强行灌输,而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利用情境教学打造丰富、有趣的历史课堂,在授课中利用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8,(13):175,174.
[2]王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8,33(3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