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谢东升
[导读]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的整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专业性、抽象性的历史知识通过动画、图形、音频、图像等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参与,强化学生知识记忆。
        谢东升
        池州市贵池区滨湖实验学校         247100
        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的整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专业性、抽象性的历史知识通过动画、图形、音频、图像等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参与,强化学生知识记忆。在这样的历史课上,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这既能促进学生吸收历史知识,还能增强历史教学感染力,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积极情感。鉴于此,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是中华民族乃至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学生必需掌握的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不到激发作用。而且只能传授书本知识,无法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彻底改善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历史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社科性的学科,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帮助初中生不断的积累历史知识,显然,初中历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新时期,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丰富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呈现扁平化的状态,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都较为局限。而新时期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则可以突破传统历史教学的局限,初中历史教师和初中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学习到很多以往在地域和时间上受限制的历史知识。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内容一般都来源于教材,教学内容较为单调,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教师很轻松的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到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有助于活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初中生都表示传统的历史教学十分的枯燥,课堂教学氛围十分的呆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初中生的学习效率。新时期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并且还可通过人机的方式加强与初中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为初中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自然也会有所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1、指导高效预习
对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学科,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加上历史课时间有限,每一节课历史知识密度较大,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吸收,造成学习吃力。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教师可以整合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节课之前,笔者提前制作了课件,在课件中就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原因以及黄巢起义基本史实进行讲述,并深入分析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然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这些课件分享给学生,同时附上一些关于介绍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视频,如《安史之乱为何而起,唐玄宗如何面对》《强大如盛唐为何会发生安史之乱》等,要求学生课前观看这些资料。与此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课前自主上网查阅一些关于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信息,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2、优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项重要环节,对学生听课质量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经过课间10分钟的活动,学生的状态都比较松弛,注意力很难快速集中到课堂上,很多学生这个时候的思绪仍然游离在外,即使教师反复去强调纪律,也很难将学生的眼神吸引到课堂上。在这个环节,若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进一些小视频,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让学生通过视频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产生探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从《甲午风云》电影中节选的关于甲午海战的镜头,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这个视频吸引,聚精会神地观看。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吗,视频中的这场战争,中国惨败,损失严重,而且自从这一次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命脉也被列强控制了,你们知道这是哪一次战争吗?要想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由此引入这节课的主题“中日甲午战争”。这样的课堂设计充分唤醒学生听课动机,为学生接下来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打下基础。
        3、丰富课堂形式
在初中历史课上,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上的主人,要提高学生在历史课上的参与感,积极的参与才能让历史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信息技术去优化历史教学课堂。平板在信息技术中是比较普通和常见的教学工具,它的直观性较强,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在动手动脑中参与到教学中。
例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学习,老师利用平板给学生拉开学习的序幕,开展红军长征的学习。红军历经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却失败了,让学生根据总指挥指挥的前四次反“围剿”和博古、李德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进行分析和探讨,谈论失败的原因。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在分析完毕后在平板上进行匀画,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还能了解到为何博古、李德的战略会出错。在平板的使用中,要通过小组合作去讨论和学习,然后在鼓励学生在平板上进行绘制和做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丰富的课堂形式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参与感。而且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学生在平板上进行圈点匀画,这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平板的使用让初中历史课堂得到优化,让历史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灵活。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更加科学合理,促进历史教学的效率,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老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下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要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让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何东风.历史课堂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08):41-42.
[2]郑丽珊.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J].农家参谋,2017(20):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