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香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中职院校对外输出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各个行业的技能岗位需求,是中职学生专业优势。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热门专业之一,为提升专业综合教学质量,需对该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创新,构建新的专业教学模式。鉴于此,本文对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开展路径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特征
1、综合性特征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主要涵盖了信息学科、电子学科、机械学科在内的多种专业性学科知识,由此致使其具有教学内容覆盖广泛的鲜明特征。因此专业相关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具备的综合性特征,在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性内容实践学习前,坚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实行教学方案制定,并寻求恰当的时机加以开展,从而帮助学生在具备机电一体化基础课程知识的前提下,深化对于新学知识的印象,推动学生通过所学新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切实保障专业实训任务顺利开展。
2、实用性特征
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实训活动为主体,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也因此具备了鲜明的实践性与实用性特征。传统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模式普遍是由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投放呈现机电设备的三维立体图像,以及播放相关设备的操作视频等手段加以完成,尽管此类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但因为仍然与学生开展实际设备操作训练存在差异,而无法促使所培育学生的实践素养满足招聘企业需求。实践教学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开展,以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机电设备的实际操作形式就行,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对于机电设备的了解程度和机电仪器的实操水平增强,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3、拓展性特征
分析我国中职院校普遍所拥有的教学条件可知,大部分的中职院校由于受到场地和设备等因素的局限,不能够完全满足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训课程开展需求。因此,机电专业教师在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时,常会结合本专业与其他交叉性学科之间内容的关联,进而借助并利用其他学科的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内容开展综合安排,从而推动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性知识实践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路径
1、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涵,对于强化教改要求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标。
中职机电课程内容中对于实践操作的要求较为细化,教师应当研究如何在知识理论讲解部分引入实践内容,而演示和验证性实验是帮助学生感受机电专业魅力的法宝,需要积极投入使用,并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科特性,加强对生活实践问题的重视程度,合理加入实验内容,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中职阶段的学习是掌握基本作业原理的关键流程,教师运用实验示范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特色操作的产生,不仅深化自主学习,还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我国并不缺乏先进的技术理论,缺少的是实践型人才,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提高实验教学的比重,适当减少纯理论的讲解时间,带领学生动手操作,使其充分感受技能使用的办法和具体操作方式,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消除对实际操作的畏惧心理。
2、引入生产过程
理论知识的落实在实际操作中得以体现,目前一些理论知识内容已经加入了新时期新技术内涵,若教师没能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则为学生讲解的内容具有滞后性的特征,不符合与社会接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入现阶段的生产过程,不局限于本国技术内容,为学生扩展国外先进技术,并与本地企业合作,设置真实的生产场景,保证理论落实的精确程度。将生产环节引入理论教学中是缩短学生应用实践时间的制胜武器,教师应当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增加生产实践流程。
例如,在讲解对刀技术时,教师可利用演示实验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将文字叙述转变为实际操作,讲解和示范同步进行,细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还可邀请学生作为助理教师,亲自操作对刀过程,以动手操作的真实感和成就感刺激兴趣的产生,有助于简化教师讲解过程,使学生对实际生产过程有了具象化的了解,缩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时间,同时满足教改的要求,改善教学效果。
3、多元教学手段
适用于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的办法较多,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定开展方式是工作难点,教师应当创新现有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现创新理念对于发展的积极意义,不断革新自身技能方法,添加信息化、数字化活力,保证机电专业课程满足应用于社会生产中的要求,为学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切实完成教师此项工作的使命。目前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使用的方法是项目教学和小组教学法,辅助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在线资源,连同实践操作共同发挥作用。
例如,在学习数控车床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应用项目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具,首先为学生说明本节课开展的目标,结合具体任务阐明项目价值,圈定项目开展应用知识的范围,将具体难点予以明晰。数控车床的难点在于对基本工作过程的把控,教师可结合流程图逐阶段分析工作过程,并配合实践操作视频,讲解生产过程与结构间的联系,在充分明确项目理论内容后,即可选定利用数控车床加工的旋转体工件,比如圆柱圆锥螺纹、内外圆柱面等,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设定具体的项目目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最终要形成一种常态化的讨论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内容的过程中,遇到的操作难点和问题要与其他学生共同探讨,教师仅提供启发性的内容,重在引导而非完全告知,充分体现对自主探究要求的运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时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态势,以及机电行业持续性人才缺口的情况,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清晰认识到当前机电企业己处于人才需求长期短缺的现状,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不仅面临着良好的就业形势,且具备了充分的发展潜力。中职院校在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通过组织开展形式的持续创新,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最终推动机电一体化行业内综合性人才的培育与进步,为我国机电行业的持续进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慧群.浅谈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00 (005):P.127-127.
[2]林联进.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