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   袁亚玲
[导读] 众所周知,社会是不断进步及发展的,所以教育属于社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处于不断发展状态,这意味着为适应社会发展及教育事业进步需要,必须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袁亚玲
        湖北省老河口市袁冲小学 441800
        摘要:众所周知,社会是不断进步及发展的,所以教育属于社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处于不断发展状态,这意味着为适应社会发展及教育事业进步需要,必须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很多文献显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效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数学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另外,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间接性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因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措施及方法,这会促使老师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因此能够在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运用定义、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开展的一项思考活动,逻辑思维是一种具有条理性、步骤性、根据性的、循序渐进的思维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否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是评价一个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很多老师因为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还延用传统教学理念,如以老师为中心开展灌输式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甚至还打击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
        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认为理论知识最重要,而实践课程只是辅助性教学内容,故而不重视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
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措施及方法
        (一)重视感性经验积累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鼓励其细心观察、动手操作,积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感性经验,进而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虽然可以对圆周率的约数等基础知识形成准确记忆,但对圆的特点却缺少深刻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将“割圆术”的相关故事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直尺、线等工具来测量圆的直径与周长,计算圆周长与直径间的关系,并通过剪裁圆形纸片的方式来验证“割圆术”,最终确定圆周长与圆直径间的倍数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对“圆”这一概念形成清晰的认知,为之后学习圆锥、圆柱等相对抽象的知识奠定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专项能力训练
        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面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时,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明确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薄弱环节,并据此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面对学生比较分析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利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围绕某一数学问题展开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究,并判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单。针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知识相关的现实案例进行讲述,引导学生从多个案例中总结数学规律与公式,提升学生的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合理设置数学问题
        首先,课前深研数学教材内容,并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划出重难点知识,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最终的教学内容;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问题,并融入趣味性元素,如动态图像、动画等,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文日;最后,问题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及数学喜好等,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需要,如难度低的数学问题对应基础差的学生,难度高的数学问题则对应基础好的学生,以强化整体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基础差的学生,设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状态?”等难度低的问题;根据基础好的学生设置“圆的性质是什么?圆与其他图像的区别是什么?”等高难度问题。之后便有的学生得出车轮、铁锅及盘子等是日常生活中呈现圆形状态的物体,强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根据实际设置教学情境
        第一,设置游戏情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及心理特点等选择课堂游戏,以构建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学习和应用新的数学知识;第二,设置故事情景:在正式上课前可以通过讲解故事的形式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被吸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诸如数学家的经典故事、生活小故事等,都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第三,设置生活情景,即老师要尽可能列举生活实例,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记忆和应用新数学知识,最终达到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并不是单一的,除了笔者上述提到的几点以外还有其他的很多种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探索,帮助小学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松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华夏教师,2019(35):5.
[2]杨新林.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9(11):56.
[3]孙多伟.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