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教学的中职经贸专业课与文化课“相辅相融”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雷海莺
[导读]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各类具有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雷海莺
        (广西华桥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各类具有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需求。为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与文化课相结合,形成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课程吸收能力,从而推行课程改革。本文通过课程研究概述分析,阐述了当前中职经贸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学现状与应对措施,应对信息化教学的中职经贸专业课与文化课相辅相融研究与实践成果进行阐述,希望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经贸

引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将经贸专业课与文化课融合,适应市场需要,打破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整体,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1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基石,其发展影响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脚步,但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课程教学的正确认知。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广,部分学生无法承受学习的压力,涌入各中职院校学习专业技术,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但由于学生对技术课程的渴望,导致中等职业院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技术课程之中,忽视了文化课程学习对学生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向更高层次学习迈进。若专业课学习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文化课学习是为国家培育精英,改变传统教学中“重专业 轻文化”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推行专业课与文化课“相辅相融”,培养出高素质精英技术人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2中职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学“相辅相融”可行性分析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个体力量单一,因此学会团队合作,以此增加捕猎成功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此类生活方式已经完全淘汰,但是团队合作由于人类认知到该模式的重要性,不断进行传承。人类在进行团体合作时,会产生一种能源,并且可以大范围增加团队成员的智慧发散、认知结构、知识体系,团队成员通过对事件的全方位探讨,形成思维碰撞,从而推动新思想的出现,使构思更加全面。为了增加教学的完整程度,增加学生的学习进程,将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学“相辅相融”,使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进行课堂备课研究,通过对课程不断的质疑,形成新型教育理念,使教学过程更为易吸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教育中,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相融合,可以缓解当前中职院校重专业轻文化的现状,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避免在步入社会后仅仅知道如何操作,不了解操作原因的事件发生。将中职文化课与专业课相融,既能增加学科层次,又能保证学生在进行深入学习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可以有效推动新课改在中职院校中的应用,为中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条路线。
3信息化教学的中职经贸专业课与文化课“相辅相融”研究与实践成果
3.1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经贸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出现变动,在信息化教学使用过程中,将文字,图片,声音等具有特点的因素,与中职经贸专业的课程相融合,改变了传统以“教”为主课堂学习方法,依据新课改,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并将专业课与文化课相辅相融,在教学过程中使课程教学更具完整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文化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了便利。依据课程体系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课程的吸收效果,从而为学生的经贸专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3.2打造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加快速的获得学生学习信息。为保证教学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对经贸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吸收,教师可采用网络信息平台拉近学生与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加强课堂互动,形成良性课堂评价,及时根据评价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采用学生互评、匿名评价、教师点评、教学反馈等几个方面,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课堂互动评价,教师可及时更改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优化中职贸易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学。
3.3改进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中职贸易课程教学模式发生变化,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资源等方面进行提升,从而实现优化教学模式的效果。为保障学生职业技能的吸收效果,将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真实案例,增加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人差异,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吸收出现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将课堂分数获取分为几个方面,通过分层教学增加学生信心,使学生可以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对文化课程与专业技能学习较强的中职学生参与升学考试,提升学历,使学生向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迈进。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使信息化教学融入于文化课与专业课之中,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3]。
3.4综合课程教学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开展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需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在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可根据课程进度,引导教师辅修其他课程,使文化课程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与社会实际脱节。经贸专业课程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可以快速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文化课与专业课相衔接,是整个教育模式相辅相成,达到信息化教学目的。在进行综合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需要专业课教师与文化课教师共同进行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增加经贸课程教学效率,使文化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通过开展综合课程教学新模式,提升中职院校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
3.5整合专业资源信息库
        为保证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中职经贸专业课与文化课更好的进行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中职学校可以组建经贸专业资源信息库,开拓学生的专业资料获取途径。为保证整个经贸专业教学科学化,推动学生的学习效果,中职学校通过对历年经贸课程信息收集,设置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电子教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知识获取途径,依据专业种类,上传至专业资源信息库,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扩展知识层面,通过资源信息库共享,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贸易专业课与文化课“相辅相融”[4]。
        结论: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经贸专业的岗位需求,有利于学生及时适应社会。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相辅相容,有利于改变当前文化课与专业课脱节现状,使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过程中,对经贸专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对学校教学产生良性反馈,推动新课改的实施进程。
参考文献:
[1]廖曲.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经贸专业改革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1(37):228-229.
[2]曹志强.基于微课的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幻画报,2020,293(03):153-153.
[3]胡令.基于蓝墨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财富时代,2020,185(10):144-145.
[4]陈倩媚.信息化教学设计向课堂教学有效转化的实践和探索——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省赛一等奖作品《货币时间价值》[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6(01):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