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观念的养成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金秋云
[导读]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过多的侧重于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对于科学观念的培养却是比较肤浅。
        金秋云
        浙江省台州市白云中学 浙江省台州市 318000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过多的侧重于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对于科学观念的培养却是比较肤浅。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科学观念的养成,这可以在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离开课堂和老师的监督后才会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意识,面对不懂的问题要积极去探究,所以有一个良好的科学观念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科学观念;养成
前言:
        科学观念的养成时提高整个民族科学素质的必要途径,国家要发展,民族强大,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因此,在中学阶段注重学生科学观念的养成时一个利国利民的举措,当学生形成一种自主的科学观念之后,学生自己就能积极主动的开展一系列科学的学习活动,养成可却的价值观,促进自身不断向前发展。
一、科学观念,兴趣为先
        初中学生主要精力都花在主要课程的学习上,对于副业课程的学习就不,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学生要在初中阶段就养成一个良好的科学观念首先需要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时万物之师,当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是,他就会花心思、花时间去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在这种基础上,学生在学习科学方面的思维活跃度也会大大提升,感知科学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挑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给学生参与科学探索的机会,学生自己发现的科学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科学的世界充满神奇和奥秘,学生也为之向往,当学生自己解锁这些奥秘时,获得感和幸福感会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例如:以学习“走进科学实验室”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更熟悉科学实验室里常用的科学仪器和相关设备;掌握基本的实验观察的方法,对实验现象能更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简单的描述;学生能更明白人直观判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能通过科学的实验判断去探究事情的真相。教师在进行本次课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器材和小设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然后再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来拉近学生和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受科学的生活感,层层深入,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发芽、成长。
二、科学学习,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大多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科学的答案也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的时候要尽量的和生活实际相接轨,以便学生透彻的理解,加深记忆,如果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他就彻底明白了科学的真正含义,也就迈进了科学学习的大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从生活使劲出发,所讲的内容尽可能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一点感性的认知,将所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感性认知升华到课堂学习的理性认知中,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就有一种科学的仪式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激励学生的科学精神。
        例如:以学习“科学并不神秘”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知道科学的研究范围是自然现象中的各门学问,发现科学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学生能够激发内心对科学的向往,培养一定的科学精神,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在此次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从身边常见的事务入手,导入我们所要讲解的科学内容,让学生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的从生活过度到科学技术,也能留心去观察身边的事务,感受新科技来给人类的便利。只要同学们能够用心的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很多科学知识的体现,学生也可以以此来展开想象,进行创新创造,发明一些小科技。
三、科学学习,多媒体助力学生发展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教学手段都融入了现代的科学技术,从电子教鞭到现在如火如荼的线上教育,无不体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希望。科学技术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学生要培养一定的科学观念就要从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技术入手,让二者之间建立一个融洽的联系,这样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很多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而这是有一定限制的,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食物的发展变化还缺乏相应的认识,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让科学的学习插上翅膀,更好的体验学习科学的美妙。学生的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激发想象的灵感,学生能最大限度的放空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拓宽想象的空间。
        例如:以学习“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和与其相关的单位;学生能正确使用长度测量的工具,养成基本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学生能够掌握体积、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熟悉量筒的相关操作。教师在进行此次课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测量长度和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表现,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的空间。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其他长度单位的测量,以点概面,学习更多的测量技能。在最后的总结阶段,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生活中物品长度的测量,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展开,第二天给班上同学进行汇报,巩固所学内容。
总结:
        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是为了自身能力的提高,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整式很好的诠释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念,能够在学习之余有所收获,教师也能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获得启发,达到教学相长。正所谓科学从生活中来,我们也要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周建秋.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观念建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11):51-53.
[2]章建生.学生观念建构视域下的初中科学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4):48.
[3]王仁夫.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观念养成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8):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