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陈秀芳
[导读]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陈秀芳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中心学校 572626
        【摘  要】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由此,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将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谈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同行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素质教育
        小学生因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时常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等问题。为了改变现有的教学困境,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合理科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还能在无形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切理解。接下来,本文就从以下几点展开具体阐述,旨在借助生活化教学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让学生兴趣高扬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环节处理的是否恰当,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影响接下来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于新课导入环节,立足教学内容引入一定的生活画面,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还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继而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并能够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所以在新课导入环节,我便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某地区一周内的天气预报,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天气预报中“-10、-12、6、9”是什么意思。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十分贴近,学生们纷纷交流思考,如有的学生说:“这是零下10度和零下12度的意思,表示这个地方的温度较低。”然后我再询问学生:“那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呢?”此时便可以引入新课,告知学生零下10度和零下12度可以表示为-10和-12,读作负十和负十二。由此,通过在新课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阐述自身的想法,还顺势开展了新课,实现一举双赢。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学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个别教师教学主要以灌输法为主,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并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极大的心理压力。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灌输式教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求。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能够轻松的理解数学知识,我认为应积极立足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平时看得到、摸得着的生活画面着手开展数学教学,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初中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直接将一些运算顺序灌输给学生,如先做乘除法再做加减法,或者有括号先算括号的内容等等,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成效,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与学习态度的转变。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中,我便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一共买了梨和苹果共36个,苹果的数量是梨的4/5,然后将苹果的一半又分给了小明的奶奶,请问小明妈妈最后剩下的苹果和梨各多少个?在学生对这道应用题解答之前,我会先让学生积极思考这道题的解答思路,如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先算出小明的妈妈购买了苹果多少个和梨多少个,然后再将苹果数量除以1/2,就等于小明妈妈最后剩下的苹果数量。通过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之中,还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最终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让学生学以致用
        知识源于生活,最后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不仅仅是要学生记住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所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们也应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其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如在学完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教学后,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帮家里买一些蔬菜水果等。在学生购买蔬菜和水果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学生对相关信息加以分析,如韭菜2.5元一斤,那么买1.5斤需要多少元?那么便可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还在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让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由此,数学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的。要想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只有将数学回归到生活之中,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与魅力,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因此,在日后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利用社会生活这片广阔的空间来布置课后家庭作业,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作业负担与心理压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后作业的完成之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后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之中,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事例中,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后教学实践中积极加强此方面重视程度,善于立足学生学情及教学内容,合理科学使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实现智育和德育双重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惠娟.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J].知识文库,2021(02):61-62.
        [2]李春婷.探究开展小学趣味生活数学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140-141.
        [3]姚辉臣.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心得体会[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2.
        [4]王润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J].学周刊,2021(05):111-112.
        [5]雒红芳.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考试周刊,2020(A5):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