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夏君萍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视域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了更大的关注,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也就相继落在各科教师头上,给不少教师带去了教学与与育人上的压力,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作用下,不少教师开始纷纷探索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夏君萍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中学 邮编312055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视域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了更大的关注,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也就相继落在各科教师头上,给不少教师带去了教学与与育人上的压力,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作用下,不少教师开始纷纷探索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基于此,我们就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探索,进一步阐述和分析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希望可以让广大的初中生物教师受益匪浅。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生物核心素养,指的是在生物课堂学生应当具备的素养,包括自然生命观、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内容,学生只有具备了生物核心素养,才可真正的理解生物知识、探寻生物本质和理解生命内涵,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姿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还望初中生物教师竭尽所能的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方可助力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生为本,构建自然生命观
        在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目标下,还需生物教师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展开教学育人工作,这不仅是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同样也是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需要生物教师先做好这项基础工作,从而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生物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中,先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学习心理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内容,然后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缺陷等方面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生物核心素养培养成功率,方可更快的提高学生配合意识、学习主动性,便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在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中,生物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然生命观,该观念是生物学科与生俱来的,也是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重大区别所在,目的是通过给予学生观察、思考、探索的机会,从而在生物知识中获取自然生命现象,从而了解生命的本质和内涵,方可协助学生形成一系列的生命观念,如进化论观念、平衡观念等等,从而让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且爱护其他生物,更要做到客观的看待生物多样性,这是有利于学生对世间万物形成正确认知的,相信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设计和实施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力学生了解生物现象、发现生物规律、掌握生物理论的主要途径,如若实验设计的合理、实施的科学,是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于此,生物教师不妨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生物实验,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可秉持着公证科学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进行求知,方可在生物教学中获取更多的收获,方可为今后长久的学习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实验需要围绕教学内容而设计、为达成相应目的而实施,还要在实验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给学生保留出较多的思考和实践空间,方可让学生有机会边动脑、边动手,利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课本内容的真实性,也利于学生在教材的指引下科学完成实验,无形中就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为了让学生的探究精神更顺利、更有效的培养,生物教师还可在生物教学前设疑,也可组织学生开展不同于教材内容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实践探索欲望,从而在欲望的引导下强化思考、分析与实践,方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当然,在生物实验过程中,生物教师要不断的肯定、鼓励、引导和启迪学生,可让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愈加有成效,方可确保教师的既定目标顺利达成,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生物教师要不吝啬对学生进行夸奖、进行表扬。
        三、理论联系实际,感受生物学科的应用价值
        在以往教学中,由于诸多生物教师“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成长”,所以,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科并没有客观、深刻的认知,且学习目的也非常简单,就是提高生物成绩,这样的学习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对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灵活掌握生物只是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是没有半点好处的,为今之计,还是要及早的将生物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有机会认知生物学科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方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方可强化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也是有利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
        在生物理论联系实际之前,生物教师需要在掌握教材基础上挖掘出与实际相关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串联、进行讲解,方可打开学生学习思路、进而拉近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距离,这样才可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科存在的意义和应用的价值,就可尝试通过已掌握的生物知识解决现有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良好的生物学科素养是有较多好处的。为了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迅速提升,还需构建生活化课堂,从生活小事中挖掘生物知识,更要给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方可拓展学生思维、方可凝聚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可让核心素养培养水到渠成。
        四、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生物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应陷于教学范畴中,还应当突破传统观念上的教学和育人格局,从而大胆的拓展教学空间,从而让学生的品质与能力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方可让学生的未来更具可能性。借助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也是未尝不可的。如生物中讲述到的家畜和农作物,就可将这部分教学延展到宏观层面,就会涉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等,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
        不可否认的是,生物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紧密相关的,还需将这种理念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重视生物学习,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新闻事件、生活细节中发现生物内涵,并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热爱整体生态的情感,也可受一些伟大科学家的影响,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清晰自身的社会使命与责任,方可确保学生素养得以培养和提升、方可为学生日后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还需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也需生物教师关注和重视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落实多项举措和行动,协助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得以培养和提升,方可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方可助力学生收获更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李磊.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90.
        [2]蔡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