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首姬
大田县城关第一小学 366100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探究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形结合下的数学课堂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研究背景,运用思维导图,分析和总结数形结合思想实施策略。
关键字:思维导图;数形结合;小学数学
引言
数形结合思想主要是借助数形之间的转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像,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的难度,实现逻辑和形象的统一。而思维导图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划分,从而更好的掌握和这一课程学习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课堂时,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思维导图进行融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重视形式的变化,轻视计算方式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计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日常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计算方式的丰富性,进而忽视了学生对计算方式的理解,导致学生只是知道怎么去求解结果,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小学阶段的学习虽然较为简单,即使学生不明白也能做题,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
(二)学生认识能力弱,难以理解抽象化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很多概念性的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不足,对于直观的图形学习兴趣比较强,但对于抽象化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降低,在理解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容易忽视学生这一特征,过于强调数学概念,忽视了教学的方法。
二、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数学结合思想,可以将书本上的内容以图像的方式展示到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大脑和感官,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数学概念的实质性含义通过图形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概念性知识的难度,同时还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做到灵活运用。其次,教师也可以将数形结合与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在总计知识内容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一目了然的观察到数量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从小学时期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为之后的额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探究
(一)课程开始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备课,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了解数形结合的实质,结合数学教材内容深挖数形结合思想的开展的方式,并进行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知识内容时。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预习,结合本节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比如在“圆的面积”的学习中,可以以原圆形作为思维导图的基础图形,将圆的概念、性质、圆的面积公式分成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达到预习的目的。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引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往的知识来推导圆的面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圆形,并平均分成16份和32份,并拼凑成长方形。学生会发现分成32份的长方形明显比分成16份的长方形的边变的更直。接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是要将圆形平均分配的份数足够多,那么组合的图形就会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最终化曲为直,形成长方形。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探究长方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确定圆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再结合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探究圆形的面积的形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带来的优势。
(二)授课过程张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属性结合思想,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由于小学生记忆力有限,很容易混淆数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总结不同知识内容。并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标注,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逐渐形成更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教师在讲解“乘法”相关的知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7个苹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采用复制的方式,再放一排一样的苹果,并提问学生:“怎样计算苹果的数量?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按照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7+7的方式计算出一共有14个苹果。教师可以在加法的基础上引入乘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这只是复制了一次,要是复制100次,是不是计算的难度会很大,那么怎么做才能更为简便呢?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乘法,通过乘法的引入,可以让计算更为简便”,通过数形结合方式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乘法计算的过程,通过数形结合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乘法的便捷之处。学生在课后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时,可以通过本节课程中所用到的数形结合方式,总结乘法的含义。而且学生在之后复习的过程中,也能通过思维导图中的图形,认识到乘法的实质含义。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进行课后总结时更为清晰,对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非常良好的助力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并且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内容的实质性含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在课程开始之前以及课程开展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思维导图,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晓伟.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21.
[2]潘晓琴.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74.
[3]陈琴琴.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97.
本文系县级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TKTX——2040)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