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
宾阳县思恩民族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邮编530400
摘要: 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形结合的思维较弱,导致解题能力较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制定导学案的编制路径,新授课导学案的编写,复习课导学案的编写策略,应用题导学案的设计策略这几个方面制定出提升学生一次函数的解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一次函数;解题能力;导学案;策略
在函数中,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函数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形结合的思维较弱,不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重要的有效信息,造成了解题能力较差。因此我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制定出提升学生一次函数的解题能力的策略。
1.制定导学案的编制路径
(1)研读新课标
新课标是我们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要想编制一份好的数学导学案,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才能把握数学课程的义务、目标及教学建议,才能把握学案设计的重点,才能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编制导学案前,认真研读新课标对学案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研究教材
教材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同时,教材也为教师上课、备课等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所以,我们在编写“一次函数”导学案之前,要认真研究教材,要依“纲”据“本”编写导学案。
(3)分析学情
我们要对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要有足够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学情,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导学案,认证设计导学案的各个环节及每一个知识点的难易度搭配,这样的导学案才是有实效的导学案。
(4)编制分层导学案
分层导学案是针对传统导学模式进行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在差异化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分层导学案的设计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来设计分层导学案,其内容包括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在导学案的同一学习环节中设计三个层次:基础、能力拔高、综合应用。
2.新授课导学案的编写
(1)确定目标
新授课导学案的编写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宜的分层学习目标。目标要明确,内容要适量,要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比如“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这节课的导学案时,我们制定的学习目标为: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了解两个条件确定一个一次函数、一个条件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来确定函数关系式。
(2)课前自主测试
课前自主测试的目的有二:一是巩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二是为本节课教学打基础。比如我们在教学“一次函数”时,由于前面已经探索了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进行“一次函数”教学之前,再次对变量关系进行了考查,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为“一次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3)自学提纲
如果说“课前自主测试”能够起到“承前”的作用,那么“自学提纲”就起到了“启后”的作用,该部分应该是学案导学重点设计的部分。比如“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节自学提纲设计时,重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如:能初步根据题意列出一次函数关系式;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关系式的确立应该还有一般函数关系的解决办法。
(4)小组互助
基于每一节内容的重点、难点,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提升课前学习的效果,我们在导学案中都设计“小组互助”板块,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小组互助”部分。这样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处理该部分时,若学生还感觉到吃力,组长负责把学生的疑问填写在“教师释疑”板块内。
(5)教师释疑
由于前面学习小组组长已经把同学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填在在“教师释疑”板块,这样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通过这种途径,教师就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思维障碍点,从而就能够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6)自我反思
学生通过前面几个环节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过程后,针对该节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能够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有自学经验,也有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在“自我反思”板块中,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同时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宝贵的事实依据。
(7)练习检测
该部分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学生前面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通过该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检查自己自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为备好课服务。
3.复习课导学案的编写策略
(1)学情调查
我们采取的调查途径为学生上交“学情反馈表”,学生可在“学情反馈表”中填写自己对于该部分知识哪些地方掌握的比较好,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够好,然后各学习小组汇总,以小组的形式上交一份总表;另一种调查途径是通过教师的日常检测记录下的“考情表”。教师在这两份表格的基础上设计复习课导学案。
(2)确定学习目标
由于复习课导学案是学生在课下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所以复习课导学案的目标依据传统复习课的目标,但低于复习课的目标。比如我们把“一次函数复习课导学案”的教学目标定为:进一步巩固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能够熟练应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具有合作学习能力,具有总结分析能力和识图能力。
(3)同伴互助题组
我们采取导学案教学一直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力求打破教师“一言堂”数学课复习模式,打破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我们主张学生合作复习模式,开展同伴互助,让学生在合作中总结知识、提升能力、展示自我。
(4)我的小妙招
在复习课堂上,我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导学案中练习题的处理方法及技巧。在该环节上面,教师要注意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所以要制定奖励制度,将学生的热情彻底激发出来。
(5)教师释疑
这一板块与目的也是为了收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为教师课堂上进行释疑解难做准备。
(6)自我反思
在“自我反思”板块中,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们仍然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从学生的“自我反思”中寻找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从而为后续的查漏补缺提供参考。
(7)练习检测
这个是我们复习课的最后一环,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我们立足于一次函数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基础上而设计的练习检测题。检测题的设计仍然坚持分层的原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并且都能做成,充分挖掘各层次学生的潜力,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此,教师在该环节上面要投入较大精力。
4.应用题导学案的设计策略
(1)基础知识回扣
在选题中,要紧紧围绕“一次函数”的学习目标如: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等来设计热身练习。
(2)题设条件分析
根据题目设计填空题,让学生会分析题设的各条件,会根据题设条件联想到“一次函数”的知识点。
(3)确定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题目条件设计导学案,让学生从不同的情景中获取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确定结题思路。
(4)构建解题过程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构建解题过程。在该环节中,教师不要把各个步骤固定,应当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在这一部分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定。
(5)学习反思
该环节是学生自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应用题求解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写下自己的经验和困惑,以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段勇权,《浅谈导学案的正确设计方法及使用策略》,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201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