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构建特色的多元班级文化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秦焕莉
[导读]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影响着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但是班级文化建设又常常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秦焕莉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  100048
        摘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影响着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但是班级文化建设又常常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因此,本文旨在探究营造积极向上,创意特色的多元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特色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育作用不同于课堂教学,它虽然是隐形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有研究者认为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班级文化,是班级中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1]。因此,班级文化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物质形态的文化,比如教室的布置等,也包含精神形态的文化,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既包含隐形的班级文化,比如班风、师生关系等,也包含显性的班级文化,比如班级制度、学生行为准则等。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的整体环境,班级的各种设施,包括教室墙面、黑板报、图书角等等。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中的每一种布置、每一种规划,都是班级文化的一种思想传递、一种文化表达[2]。
1.教室整体布置
        班级公约,班训和班级奋斗目标要张贴或者悬挂在教室的醒目之处。国旗和校训悬挂于教室前面黑板的正上方,黑板左侧张贴课表,作息时间表和通知栏,黑板右侧可建设成图书角,教室侧墙一面是激励学生的名人名言,另一面可设置荣誉栏,后墙黑板报下方可张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美术作品等,两边可以是卫生角和生态角等。学生每天处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设计墙饰
        墙饰是指墙壁装饰。过去只是贴张人物画像或名言警句,太单调,可将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励志故事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对学生来说更有启发意义,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拜之情,并以此为榜样,树立远大的志向。
3.创办板报
        一个主张校园文化教育观的学校,黑板报是传播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班级的“眼睛”,黑板报既属于物质文化也属于精神文化。黑板报创办的好坏不仅能看出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折射出一位班主任带班的能力。
4.建立图书角
        建设班级图书角,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加学习氛围。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每人拿出一本喜欢看的课外书放在书架上,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为班级服务的精神。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不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1.班规
        班规又叫班级公约,是班级每位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公约旨在使班级每位成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最终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2.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是指对班级成员的学习和在校表现进行考核,根据表现的好坏进行奖励或适度惩罚的措施,它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的其他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作业制度、值日制度、考勤制度和课外活动制度等。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软实力,在班级发展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精神文化是多元化的,主要表现为班风、班训、班徽、班歌等。建设好班级精神文化,可以更好地巩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成果。
1.班风
        班风是指班级一个班级所形成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班级所有成员具有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项不成文的准则,发挥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优良的班风主要包括:浓厚的学风、明确的集体奋斗目标、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鲜明的人格修养目标。例如“自律、勤学、立志、感恩”。
2.班训
        班训是班级精神的集中体现,好的班训是激励全班同学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确定班训时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发扬民主精神,由全班共同讨论,可通过召开一次专题班会来确定班训。一般来说,班训以简洁、特色为好。例如,“仁爱有礼、诚实守诺、博学多才”。
3.班徽
        班徽是一个班级的象征,是反映班级文化特征和精神的一种形象、物化标志。虽然班徽比不上校徽,但班徽在宣传班级和培养班级集体荣誉感上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可以交给学生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班歌
        班歌是班级的精神风貌和特色标志。班歌的特点:歌词能表达班级精神风貌和追求;旋律活泼欢快、激昂向上;格式可以多样化;得到全班所有成员认可。
三、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创造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
        传统的班级由于人数过多,桌椅排列得密密麻麻的,看起来就让人感到焦虑、压抑,以致学生无法产生进入教室的渴望, 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教室、 学校的疏离感。为改变这种弊端,座位排列可以多元化,如马蹄式、键盘式、田字格等形式,既有利于小组学习,又井然有序。在班级环境建设上,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室布置、板报设计、墙体布置等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个环节,打造一个极具特色且为学生自己所喜爱的班级文化环境[3]。关于教室整体布置,不要杂乱无章,要整洁优雅,给人以美感。
(二)、建立民主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班级制度不是“自上而下”地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自下而上”地让学生讨论,否则,它只能成为一种浮于表面的“束缚”,只有让学生感到制定制度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既是制定人,也是执行人、维护人,才会对班级制度认同和内化,才会自觉遵守,避免班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班级制度还要追求人性化,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班级管理。
(三)、营造和谐的班级精神文化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及构成的人际关系和形成的心理氛围,也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教会学生学会处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可以在班级公约中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待人、团结互助、热爱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不仅能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也能使班级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之间会更加相互理解、相互吸引,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发自内心地认同班级目标和规范,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班级规范。
(四)、融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为了发挥经典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必须重拾中华经典文化。经典文化走进语文课堂,语文老师可以每天带领学生诵读,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提升学生的涵养。班主任也可以展开以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目的是让这些传统美德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律,增加班级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齐学红.新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2.
2.张晓文.生态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30):79-82.
3.顾娟.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51-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