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男
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43
摘 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育,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道路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能够搭建起家校联手的桥梁,家访自然是一种常用的方式,是两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实施策略自然也尤显重要。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沟融;家访;实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长期以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对孩子的成绩关注很多,渐渐形成了重成绩、轻思想的局面。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同家长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上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电话联系多了,直接见面少了,老师亲自到学生家去的“家访”少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行动一致,而且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能够搭建起家校联手的桥梁,家访自然是一种常用的方式,是两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实施策略自然也尤显重要。
一、家访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成长环境。不少家长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也要负担起教育者的责任。
2.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开展针对性教育。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可能就会出现或那样的不一样。那家校沟通也就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习、成长、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能够针对情况进行有效教育。
3.有利于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还存在的一些误区,把孩子当做比较的对象,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造成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需要老师向家长详细推荐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思想,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有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提高教育效果。因为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缺少了正确的教子方法。因此,老师必须要了解家庭情况。如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家长的素养等等,才能因材施教,提高效果。
5.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家长现在都由于诸多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或无从管理学生学习,那通过这样的一个家访,使他们及时了解到学校、班级、孩子最近的一些情况,了解目前最新的动态。
二、家访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特点。那么家访实践中,要让家访成为有效的教育形式,我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备”学生。先确定要家访的对象,分析此生在校的思想表现,成绩,兴趣爱好,结交的朋友等。有的家访,对学生的优缺点往往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这样的家访可有可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两者配合不好,导致教育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备”家长。
为了能够与家长沟通融洽,应该要了解被访家庭的基本情况,对学生家庭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应该根据各种途径掌握家长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家长教育子女的态度,方法等重要信息。
2.需要确定每次家访的目的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与家长进行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把学生教育好。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目的。首先是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家庭的状况。其次能了解学生在校外、在家庭中的表现。再次,能和家长一起研究,讨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为了争取家长的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要和家长交换意见,共同商讨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及存在问题。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将家访工作落到实处,真正的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3.需要坦诚、热情、平等的态度
要让家访成功,最关键的是家长能否接纳、信任自己。首先,说话技巧非常重要,要让家长感受到语言平和、恳切、真诚。在心理学上,这是发挥了“自己人”效应。
4.需要以理服人、以诚感人,用专业的知识指导
在家访中,我们还要加强对家庭教育方式的指导,相当一部分家长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缺少科学的指导方法,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手段和方式上往往存在一些误区。物质奖励多于精神奖励,重智力轻情感,关爱不足,这样的家庭教育常常陷入被动。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有效指导,确保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家访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创新
家访也需要多种“借口”与途径,巧妙的找一些创新艺术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1.约见式家访,从教育规律来看,双方应该是平等的,因此老师可事先与家长约定,确定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再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孩子教育取得实效。
2.串门式家访,与几个老师,部分学生一起家访。学生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方面的,多个老师同时进行家访,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同学的参与,则能使被访学生深深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真挚的友情。在融洽的氛围中,家访目的就容易实现。
3.无意式家访,为了避免双方心理负担,不妨采用无意识见面方式。无意识家纺并非毫无准备,这是我们有了平时对学生无时无刻的关注,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家长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
4.借故式家访,就是老师找一个学生与家长都认可,甚至欢迎的理由去学生家中访问。有的老师总是在学生出了问题后去家访,时间一长,学生与家长听到老师要家访,就会产生条件反射,想当然的认为学生最近又出了问题。以这种方式,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所以不会学生和家长造成心理负担很重要。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人生的第一位教师。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总之,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将所学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从而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沟通方式,进而达到家校沟通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