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亮
广东省清远市新北江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学预设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起点,相信这一准备工作做充分了,对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从十个方面来阐述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性。
关键词:寻找 学习起点 倾听 反思
数学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刚刚导入新课,学生就喊“我早就知道了”;有时精心安排的教学活动,学生却没有太多的兴致;有时满以为学生都掌握了,可是做起课堂练习却又错漏百出。类似经历,都属于我们老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预测失误。下面结合我校数学研究课题《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研究》来说一说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十大途径。
一、从学生学习兴趣中寻找。
以兴趣起点为例,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兴致勃勃地参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遇到困难时也能显示出较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被动地去掌握要学的知识点,遇到挫折时往往轻易就会放弃,不能坚持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广泛应用于生活,这肯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看一道二年级数学教材中搭配问题的数学习题: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穿法?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同学们既看到了服装美、搭配美,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练习非常有兴趣,效果当然就理想了。
二、从学生家庭环境中寻找。
可以说家庭是孩子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堂,在这其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一个喜欢看书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家里藏书多,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习惯。可见,学生学习表现优异,家长的榜样作用以及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是分不开的。巧用这些资源,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是提高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方法。
三、从课前与学生谈话中寻找。
课前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已有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有时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当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同学与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他们一定会很乐意把自己掌握的这些课外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之一内容时,也可以提出下列几个问题: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百分数?你们可以提供一些关于百分数的材料吗?你能说说你提供材料中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就可以寻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把握住适宜的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各环节。
四、从问卷调查中寻找。
问卷调查一般指书面调查,是由教师设计一份调查报告单或一份小试卷,在课前让全班学生进行填写,之后教师进行收集与整理,根据所得到的信息来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再制定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以出示这样一份调查内容:
①除了我们所学过的0、1、2、3……这些整数外,你还知道到哪些不同的数吗?(请举例)
②这些数是从哪里知道的?
③它们的名字叫什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就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
五、从复习导入中寻找。
以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为例。课的开始老师创设了灰兔们坐车去看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出示条件,出发时车上坐了20只灰兔,到了下一站又上来了30只灰兔,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式子。孩子们很快列出了式子并说出了得数,老师并没有写出答案,而是要求大家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算出得数,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开始玩起了手中的学具。
很显然,老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怎么可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呢?
六、从倾听学生回答问题中寻找。
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促进自身教学业务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最主要的是可以比较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因为能观察到学生思考的角度、思考的深浅,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服务。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有关人民币汇率的相关知识时,导入新课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你对人民币汇率了解哪些知识?你亲身经历过兑换人民币的事情吗?(说一说简单过程)从学生的回答中,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定会出现教师在备课前难以预设的生成。
七、从学生课堂活动中寻找。
动手操作是课堂活动中一种常用的认知活动,学生多种感官相互作用,同学之间又相互配合,相互交流,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例如五年级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前,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到学生去量一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量一量学校三角形花坛的底和高等数据,在量的过程中,老师就一定会了解很多对自己教学有用的东西,比如多数学生会量长和宽,只有少数同学知道量三角形的高。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呈现出他原有的知识水平,教师从中寻找到真正的教学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
八、从课堂练习反馈中寻找。
通过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课堂的知识,通过老师对学生各种练习的批改,从中了解教学的得失,进而积累教学经验或者发现教学失误,及时对教学环节加以调整。
例如:在9,32,31,15,1,23,41,59,77,93这十个数中:
(1) 每个数只有两个因数的是( )。
(2) 每个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 )。
(3) 一个数只有 和 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4)一个数除了 和 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显然,整个这组题的知识背景都是在学习质数与合数的特征,前两小题是因数特征的巩固练习,而后两小题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知识概括,并有明确的探究方向。
九、从课堂生成中寻找。
精心的教学设计就可以说是精彩课堂、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认真考虑以下这些问题: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②通过课前自学,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有关内容,了解的人数有多少?达到什么程度?③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然后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预设时努力做到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使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使教师的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
十、从教学反思中寻找。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通过反思来促进自己的个人成长。反思的视角有很多,通过设计教案可以反思,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可以反思,通过组织学习效果检测可以反思,通过辅导学困生可以反思,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是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可以让我们的教师在自己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多出成绩。
参考文献:
张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小学青年教师》2006.6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