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冯浩
[导读] 在现如今的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冯浩
        郯城县教育和体育局,山东省,临沂市  276100
        摘要:在现如今的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水准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对于改变高中生物固有的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并实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当中,既要转变思维理念,试着去启迪学生的生物意识,又要对现有的一些授课方法和手段作出一定的优化和调整,借助更能激起学生课堂学习兴致和动力的方式和手段来展开教学工作[1]。另外,想要真正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在改进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组织開展一些具体的生物探究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具体方法

        引言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度比较低,对于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乏可行的方法作为支持,进而导致所组织开展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缺乏成效,其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水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是比较缺乏兴致的,绝大多数的时候,学生是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究生物方面的知识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具体的论述和说明,希望能够为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支持[2]。
一、转变思维理念,着重启迪学生的生物意识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当中,实现学生生物意识的启迪和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自己授课思维的转变。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却并没有多少教师试着去组织开展一些能够有效启迪学生生物意识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没有将学生生物意识的启迪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意识一直比较低下,其间接导致课堂学习的效果和主动性也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就应该将启迪和发展学生的生物意识予以足够的重视。
例如,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有关生物遗传现象的谚语,并让学生试着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简要分析和概括一下什么是遗传现象以及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会在哪些方面会存在相似的地方。比如,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会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相似的情况[3]。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学生生物意识的启迪和发展,教师还可以就格里菲思的细菌转化实验和艾佛里实验的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着重对两个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对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生物遗传现象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生物意识的启迪和发展。
二、拓展授课方式,激起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想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致和动力。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还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授课方式,并没有尝试对现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和改变,进而导致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一直比较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现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做出调整,采用形式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授课。
例如,在“DNA的结构”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些和DNA有关的视频文献,并着重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一些和DNA结构有关的知识内容[4]。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就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DNA的平面结构以及DNA的立体结构为教学的重点,试着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集中进行学习。

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切实激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致和动力。比如,教师可以就DNA分子中碱基计算规律方面的知识内容来让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解释,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改进教学形式,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致力于寻求一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准的方式和方法来展开教学工作。而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应用,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固有的授课模式,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有了更多的选择。为此,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就应该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为目标,尝试去改进教学的形式。
例如,在“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灵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性,不仅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一些和生命起源有关的纪录片,从而让学生在观影的同时对于生命的起源有所认识[5]。同时还可以就“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为题,单独或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调查并搜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将所搜集和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四、开展探究活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想要真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其不仅仅需要教师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将一些生物知识内容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同时还需要组织开展一些能够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例如,在“人类遗传病”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做好必要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可以就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生物探究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我们生活当中所常见的一些遗传病”入手,以小组为单位走访调查学校周边地区的一些社区、公园等场所,并着重对这些地方的人们进行采访,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遇到过哪些遗传病。当然,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学生们还需要做好记录工作,进而保证本次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此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参与度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会习惯性地按照惯性设计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生当天的学习状态,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备课时如果选择了合理、恰当、科学的教学模式,就会极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遵循“实用主义”原则,打破教学模式的固化,依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使用联想、创新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这些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瞌睡、注意力不集中,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例如:探究式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问题,合理把握探究的深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促进探究的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其不仅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客观规律,采取适合现阶段高中学生学习需要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授课,同时还需要从思想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对于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不能盲目的展开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新芳,龚大洁. 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J]. 教育教学论坛,2012(05):156-158.
[2]陈禹.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28(03):11-13.
[3]李耀慧.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6(05):259.
        [4]任金璧,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国大学教育】2018-09-21
  [5]李燕.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5(19):277-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